有的時候我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換個視角,也許會有重大發現。近日科學家在秘魯小鎮Quilcapampa發現大量環狀結構的地質印記。如果只身其中,可能很難發現端倪,而從空中俯瞰下去,會發現一個個圓環。圓環以某個中心向外呈發散狀。而環并不是很正規的圓。其歷史可能在1000多年以前,專家稱可能與古代貿易通道有關。本站同時猜測可能是當時氣候,環境造成,諸如流水,風化等等。
如圖所示,這是秘魯Quilcapampa古鎮最復雜的環狀地質印痕之一,專家分析稱這些地質印痕的建造與當時的貿易通道密切相關。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站報道,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顯示,遠古秘魯城鎮Quilcapampa附近存在數十個圓形地質印痕,一些地質印痕結構錯綜復雜。他們認為這是鄰近古代貿易通道建造的特殊地質圖案。
地質印痕通常地面上特殊的形狀或者圖案,它們遍及全球各地,其中最著名的是“納斯卡線條”,相關的圖案涉及數千種,包括:真實和虛構的動物,幾何形狀,它們刻畫在秘魯沙漠上。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館長賈斯廷-詹寧斯(Justin Jennings)是研究負責人之一,他指出,最新發現的地質印痕具有象征性意義,很可能代表某一時期人群流動和貨物運輸。
詹寧斯和同事結合衛星圖像、無人機和地面勘測數據,繪制出Quilcapampa鎮地質印痕圖案,較小的地質印痕從地面上清晰可見,而較大的地質印痕從空中角度拍攝效果更佳。目前,考古學家正試著繪制更多在耕作農田之前的地質印痕,他們發現許多地質印痕是簡單的單環設計,而其它是復雜的結構。
他們繪制的一個地質印痕在一個不規則圖案中至少設計了6個環,較小的環嵌入內部較大的環,因此整體結構看上去有點兒像漩渦。同時,一些地質印痕包含巖石堆。這些地質印痕大小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單環地質印痕直徑大約2-4米,而多環地質印痕可延伸800平方米,相當于兩個NBA籃球場。
多數地質印痕是通過移除表面巖石暴露出下方沙質土壤而形成的,這項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考古科學:報告》雜志上。
科學家分析稱,多數地質印痕的歷史可追溯至1050-1400年,在這一時期,Quilcapampa鎮占地大約70萬平方米,曾是一個貿易中心。據悉,地質印痕并非Quilcapampa鎮唯一的古代藝術,之前考古學家曾在該地區懸崖石壁上發現巖畫。
為什么Quilcapampa居民經常以圓形作為地質印痕呢?詹寧斯稱,當時秘魯沒有文字體系可能是一種合理解釋。研究小組繪圖顯示,多數地質印痕位于古代貿易通道旁邊。
本文標題:最新發現秘魯Quilcapampa古鎮附近有環狀印記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