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60年來史上速度最快的航天器是哪個?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不解之迷  時間:2021-06-02 

當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于1958年10月1日成立時,人類還從未進入過太空。我們對大多數行星的模樣一無所知。我們沒近距離觀察過彗星和小行星。踏上另一個星球更是癡人說夢的事。可只過了短短六十年,今天我們對太空的認識已經遠超此前的想象。

NASA的主要目標在于擴展我們對于太空的認識,開發能將人類送至其他恒星的航天器。它一直沉著地應對著這些挑戰,從登陸月球,到取得遙遠世界的奇妙影像。它源源不絕地回饋給我們精彩紛呈的科學成果。

而NASA的千里之行才剛剛開始,更多能翻天覆地的進展仍在未來等待。盡管NASA在過去六十年間取得了令人驚嘆的成就,但其最輝煌的時代遠未到來。

1958.10.1

美國航空航天局(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縮寫為NASA )成立,并發展成面向民用和科研的太空機構。NASA脫胎自國家航空咨詢委員會, 伴隨著美國航天機構究竟要為民用還是軍用服務的爭論誕生。在大量科學家和研究者的支持下,民用意見最終勝出。NASA初始雇員8000人,年度經費10億美元。今天它麾下員工超過17000人,年經費額有190多億美元。感謝那些為和平用途抗爭到底的先驅們,今天的NASA已經成為全球空間科學和探索的翹楚。

1958.10.11

NASA使用雷神–艾布爾火箭發射了第一艘飛行器,先驅者1號(Pioneer 1 )。先驅者1號本來雄心勃勃準備前往月球,但一個編程錯誤讓其在發射后不到兩天就墜落地面。

1959.3.3

先驅者4號發射。它是美國第一艘飛越月球的飛行器。

1959.5.28

艾布爾和巴克成為第一對經過空間飛行后,活著返回地面的猴子。

1961.5.5

阿蘭·謝潑德乘坐自由7號宇宙飛船,成為第二個進入太空的人(比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晚了幾周)。在15分鐘的飛行中,飛船最高到達海拔187.5千米的外層空間。

 

阿蘭·謝潑德在自由7號上的照片。

1962.2.20

約翰·格倫成為第一個環繞地球飛行的美國宇航員。

1962.7.10

第一顆通訊衛星——特斯拉1號發射。

1965.3.23

搭乘雙子星3號,第一次有兩名美國宇航員同時進入太空。

1965.7.15

水手4號傳回第一張火星近景照片。

 

1966.6.2

第一艘美國無人飛船——勘探者1號降落月球。

1968.12.21~27

阿波羅8號實現第一次載人環月球航行。

1969.7.21

阿波羅11號宇航員尼爾斯·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成為首次踏上另一個星球表面的地球人。這項人類歷史的壯舉結束了美蘇之間的太空競賽。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搭載的小鷹號登陸艙于7月20日下午著陸,但阿姆斯特朗直到7月21日早晨才出艙踏出了“人類的一大步”,奧爾德林緊隨其后。兩人在月球表面進行了多項實驗,采集了月球巖石,拍攝了大量照片,并在返航前將一塊銘牌留在了月球。阿波羅登月不僅是NASA的里程碑,也是全人類取得的最偉大成就之一。

 

1970.4.11~17

阿波羅13號經歷災難性的任務失敗后脫險。

1971.7.26~8.7

阿波羅15號完成首個使用月球車的長時間月球任務。

1971.11.14

水手9號成為首個環繞另一行星(火星)的飛行器。

1972.3.3~1973.4.6

先驅者10號和11號發射并前往木星和土星。

1972.12.7~19

阿波羅17號完成最后一次載人月球任務。

1973.5.14

美國首個太空站——天空實驗室,發射升空。

 

澳大利亞一小鎮開玩笑地給NASA開了一張亂扔垃圾的罰單,因為1979 年,天空試驗站的碎片掉落進了大氣層。

1975.7.15~24

與蘇聯合作開展阿波羅—聯盟測試計劃。

1976.7.20

海盜1號成為人類首個降落在火星表面的飛行器。它運行超過6年時間,在這顆紅色行星上尋找生命跡象,并拍攝了大量令人震撼的火星景色。

 

1976.9.3

海盜2號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

1977.8.20

1965年夏天,NASA的科學家發現每隔176年就會有一次罕見的行星排列,使得飛行器可以沿著“太陽系大環游”路線造訪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這項發現最終促成了旅行者計劃,包括旅行者1號和2號兩艘飛行器。前者于1977年9月5日發射,后者于1977年8月20日發射。

兩個旅行者首次拍攝到四大行星及各自衛星的照片。人類第一次得以近距離觀察土星環,木星條紋以及其他行星景象。速度更快的旅行者1號還成為首個飛離太陽系的人造飛行器。兩艘飛行器目前正飛入星際空間,而且仍在傳回信號。

 

旅行者1號和2號向人類展示了前所未見的外層太陽系。

1978.12.4

先驅者金星軌道飛行器進入環金星軌道。

1981.4.12

宇航員約翰·楊和羅伯特·克里平駕駛航天飛機進行首次飛行。哥倫比亞號成為世界上首個可以重復使用的空間飛行器。航天飛機可以在軌道上運行數星期后再返回地球并在跑道上降落。這是自1975年后,美國首次載人飛行,并作為NASA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載入史冊。航天飛機計劃接下來大獲成功,一共建造了5艘,完成了133次飛行任務,但亦代價不菲。兩次任務經歷了失敗的慘劇:1986年挑戰者號發射后不久就在空中爆炸,7名宇航員喪生;2003年哥倫比亞號在返回地面途中解體,同樣造成7名宇航員罹難。

 

NASA在第二次航天飛機發射時就不再把運載火箭涂成白色,因為他們發現油漆會讓火箭重量增加270千克。

1983.6.18~24

薩莉·賴德成為美國首位進入太空的女性。

 

1984.4.6~13

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完成首個衛星在軌維修任務。

1986.1.24~1989.8.25

旅行者2號先后傳回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近景照片,揭開了這兩個冰態巨行星的神秘面具。探測器拍攝的行星及其衛星照片讓人驚嘆。直到今天,它仍然是唯一造訪過這兩個行星的飛行器。

 

旅行者2號拍攝的天王星照片。

1986.1.24

旅行者2號進行了首次也是唯一次天王星掠近飛行。

1989.5.4

麥哲倫號航天器發射,前往測繪金星表面。

1989.8.25

旅行者2號進行首次也是唯一次海王星掠近飛行。

1989.10.18

伽利略號航天器發射,其任務是環繞木星進行探測。

1990.4.24

哈勃太空望遠鏡發射升空。作為NASA天文學項目之冠,哈勃是當時最具雄心的太空望遠鏡。哈勃望遠鏡長13.2米,質量接近11000千克,由發現號航天飛機送入軌道。但是,運行后不久就發現它的主鏡片有嚴重瑕疵,導致所拍攝的深空宇宙圖片出現模糊。直到1993年11月奮進號航天飛機成員才通過一次非常復雜的維修任務使其恢復正常。之后很快,它就開始完全改變我們對整個宇宙的認識。哈勃探測的對象從絢麗的星云到遙遠的星系無所不包。它幫助我們確定了宇宙的年齡,甚至發現了冥王星的新衛星。今天它仍老當益壯,探索不止。

 

1991.10.29

伽利略號完成了第一次小行星掠飛。

1995.6.27~7.7

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與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對接。

1995.12.7

伽利略號向木星大氣釋放了一顆探測器。

1997.1.20

伽利略號在木星最大的衛星木星二上發現了地下海存在的證據。

1997.7.4

火星探路者成為首個在火星上行駛的漫游車。

 

火星探路者在著陸地點拍攝的照片。

1997.10.15

卡西尼探測器發射,開始了前所未有的土星之旅。它還攜帶了歐洲空間局研發的惠更斯著陸探測器,用于對土星的衛星——土衛六進行探測。

 

1998.12.4

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美國節點艙——團結號,發射升空。

2000.11.2

首批成員抵達暫還僅由幾個模塊構成的國際空間站(ISS)。遠征1(Expedition 1 )小組由美國宇航員比爾·謝潑德和俄羅斯宇航員謝爾蓋·克里卡列夫和尤里·吉德森科組成。從此人類開始常駐太空。國際空間站是一項里程碑式的成就。NASA、俄羅斯及其他國際合作者攜手將其打造成一個前所未有的全球合作項目。空間站的設計源自NASA此前命名為自由空間站的計劃,但是NASA意識到僅憑一己之力難以完成,于是開始接受國際合作。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冷戰結束不過二十來年,此前的頭號對手成為了主要合作伙伴。這段太空友誼目前仍未結束。

 

遠征1(即第一批成員)駐留時,國際空間站的外貌。

2001.2.12

Near-休梅克號近地小行星交會探測器成為第一個在小行星上著陸的探測器。

2002.5.28

火星奧德賽探測器在火星上發現水冰存在的跡象。

2004.1.4~25

勇氣和機遇號漫游車在火星表面著陸。

 

勇氣號拍攝的照片,這是從其他行星傳回的分辨率最高的照片。

2004.7.1

卡西尼-惠更斯探測器進入環土星軌道。

2005.7.4

深度撞擊號(Deep Impact )發射的撞擊器沖擊坦普爾1號彗星。

2006.1.15

星辰號(Stardust )首次將采集到的彗星塵埃帶回地球。

2006.3.9

卡西尼發現土衛二上存在間歇噴泉。

 

2008.5.25

鳳凰號探測器在火星著陸。

2009.3.7

NASA的開普勒空間望遠鏡發射。它是第一臺被設計用于搜尋太陽系外行星的太空望遠鏡。該任務最終大獲成功,不僅發現了數以千計的太陽系外行星,而且徹底改變了我們對銀河系的認識。

 

2010.1.4

開普勒望遠鏡首次發現了太陽系外行星。

2010.2.11

用于研究太陽的太陽動力學天文臺發射升空。

2011.3.18

信使號探測器進入環水星軌道。

2011.7.16

曙光號(Dawn)探測器進入環灶神星軌道。

2011.7.21

阿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完成最后一次飛行后著陸。

 

2012.8.6

好奇號漫游車著陸火星。它是NASA送往其他星球的最先進的漫游車。它傳回的結果顯示,遠古火星上曾有液態水,而且可能一度適合生命存在。

 

2012.8.25

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

2015.3.6

曙光號進入環谷神星軌道,也因此成為第一個環繞過兩個地外天體的探測器。

2015.7.14

NASA的新視野號(New Horizons )飛行器首次造訪冥王星,傳回了這個遙遠世界至今最為清晰的圖像。新視野號于2006年1月19日由大力神V型火箭發射升空,以58  536千米/小時的速度飛向深空,創下了飛行器脫離地球軌道的速度記錄。這次冥王星之旅將歷時9年,橫跨47億千米。新視野號最終于2015年7月14日飛越冥王星,傳回冥王星表面及其最大的衛星卡戎的迷人景象。

 

新視野傳回的冥王星圖像。

2016.7.5

以太陽能為動力的朱諾探測器進入環木星軌道。

2016.9.8

奧西里斯小行星探測器(OSIRIS-REx)發射,前往小行星貝努(Bennu)進行采樣探測。

2017.9.15

卡西尼探測器結束使命,墜入土星大氣。

 

卡西尼號墜毀前拍攝的土星環照片。

2018.4.18

凌星太陽系外行星探測衛星(Transiting Exoplanet Survey Satellite,TESS)發射升空,意在尋找更多的外太陽系行星。

2018.5.5

洞察號(InSight)著陸探測器發射,踏上火星之旅。

2018.8.12

帕克太陽探測器發射升空,前往觀測太陽。

 

帕克太陽探測器將會是速度最快的航天器。速度可達近700000 千米每小時。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102278
本文標題:NASA60年來史上速度最快的航天器是哪個?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