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的遠祖:撫仙湖蟲形態組構“奇異”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不解之迷  時間:2021-06-02 

  撫仙湖蟲(Fuxianhuia) 是澄江生物群中特有的化石,是寒武紀早期海洋生物。 屬于真節肢動物中比較原始的類型,它的背、腹分節數目不一致,與泥盆紀直蝦類化石類似,而直蝦是現代昆蟲的祖先,這間接表明了撫仙湖蟲是昆蟲的遠祖。

 撫仙湖蟲類,僅生存于寒武紀早期的海洋,至今只發現于揚子地臺的滇東地區。來自云南大學的消息,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與劍橋大學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的撫仙湖蟲類綜述快訊,最新在線發表在美國《細胞》子刊《當代生物學》上。

  撫仙湖蟲類盡管形態組構“奇異”,也未發現呈全球性分布,但它們被普遍認為是現生真節肢動物,如蛛形類、多足類、甲殼類和昆蟲類的遠親。因此研究撫仙湖蟲類,可為早期真節肢類研究提供至關重要信息。

  此前,研究人員曾在昆明小石壩發現了3類保存精美的撫仙湖蟲標本。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張喜光、楊杰與劍橋大學哈維爾·埃爾南德斯博士根據這些發現,系統介紹了節肢類群的形體、組構特征、生活模式,肯定了尚無先例的內部解剖學構造,如實體保存的腹神經節,以及由特化腿肢基節組合形成的原始取食口器等。從分類學看,撫仙湖蟲類處于系統發生的基礎位置,可如實再現真節肢類的祖先形態。這些化石庫為重塑寒武紀真節肢動物的軀體構建、起源、早期輻射分異與系統演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關鍵證據。

  在《當代生物學》期刊撰寫的綜述成果,正是研究人員近年來潛心學術所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的推進,他們曾于2013年在《自然》雜志、2016年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今年年初在《自然·通訊》發表過有關昆明小石壩“撫仙湖蟲類”的系列論文。這些成果受到國際古生物學界的關注和充分肯定。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102375
本文標題:昆蟲的遠祖:撫仙湖蟲形態組構“奇異”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