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是指在宇宙中所有圍繞行星軌道上運行的天體,環繞哪一顆行星運轉,就把它叫做那一顆行星的衛星,比如月亮環繞著地球旋轉,它就是地球的衛星。“人造衛星”就是我們人類“人工制造的衛星”。科學家用火箭或其它運載工具把它發射到預定的軌道,使它環繞著地球或其他行星運轉,以便進行探測或科學研究。地球對周圍的物體有引力的作用,因而拋出的物體要落回地面但是拋出的初速度越大,物體就會飛得越遠。牛頓在思考萬有引力定律時就曾設想過,從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速度拋出物體,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點也就一次比一次離山腳遠。如果沒有空氣阻力,當速度足夠大時物體就永遠不會落到地面上來,它將圍繞地球旋轉成為一顆繞地球運動的人造地球衛星,簡稱人造衛星。人造衛星是發射數量最多、用途最廣、發展最快的航天器。
據報道,美國人造衛星先鋒1號歷經60年,成為太空最古老的人造物體;而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對太空的探索使人造衛星的未來值得期待。近期,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成為了第一個將汽車送入太空的人,他旗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獵鷹重型火箭”(Falcon Heavy rocket)也發射成功。
但早在60年前,人造衛星先鋒1號就已經成功進入太空,直到現在,它仍然在那里,這也使它成為太空最古老的人造物體。它于1958年3月17日發射升空,即使在電池耗盡后,也依然停留在離地球600公里的太空。
據報道,這個被命名為“先鋒計劃”的美國項目是為了回應蘇聯于1957年10月4日發射的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Sputnik 1)。先鋒1號看起來像一個帶六個天線的小鋁球。因其體積較小,蘇聯領導人尼基塔.赫魯曉夫(Nikita Krushchev)曾戲稱其為“葡萄柚衛星”。
太空中還有其他早期發射的衛星,如1957年的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Sputnik 1)、美國第一顆衛星探險者1號(Explorer 1),但這兩顆衛星都已重回大氣層并燃燒殆盡。先鋒一號是第一顆擁有太陽能發電的衛星。雖然它不從太空傳輸信息,并因此被認為是無用之物。但它的軌道比許多同時代的衛星都要高,因此,它還沒有與其他衛星相撞,依然在太空中堅持。
據報道,埃隆•馬斯克旗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 Company)計劃帶頭利用空間技術,發射超過7500顆小型衛星,組成網絡,為全球提供寬帶互聯網。
本文標題:太空最古老的人造物體:美國人造衛星先鋒1號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