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裝地球,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或許能夠用它?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不解之迷  時間:2021-06-02 

    小行星撞擊說,又名“阿爾瓦雷茨假說(Alvarez Hypothesis)”,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由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國著名高等學府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教授路易斯·阿爾瓦雷茨(Luis Walter Alvarez)與其兒子Walter Alvarez(地質學家)共同提出。在恐龍絕滅假說中,小行星撞擊說最為流行;此說認為,小行星(后有學者認為彗星的可能性更大)才是殺死恐龍的罪魁禍首 。

      小行星撞擊說由美國著名物理學家路易斯·阿爾瓦雷茨與其兒子一同提出 。他們認為,6500萬年前的一顆直徑約為10公里的小行星與地球相撞,發生猛烈大爆炸,大量塵埃拋入大氣層中,致使數月之內陽光被遮擋,大地一片黑暗寒冷,植物枯死,食物鏈中斷,包括恐龍在內的很多動物絕滅 。

    地球時刻遭受被小行星襲擊的威脅,盡管大體積小行星正面撞擊地球產生災難性后果的概率很小,但仍然有潛在的風險。NASA和美國政府聯合制訂小行星防御計劃。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國家核安全局的科學家制定了超高速小行星應急響應飛行任務計劃HAMMER(Hypervelocity Asteroid Mitigation Mission for Emergency Response vehicle),旨在阻擊小行星撞擊隱患,防止地球受到災難性破壞。

  其首要目標就是有可能在2135年9月21日撞擊地球的近地小行星Bennu,據科學家估算有1/2700的機率撞擊。國家勞倫斯實驗室的科學家建議使用航天器作為動力撞擊器或核爆炸載體,以轉移接近的近地天體。據了解,該計劃希望打造一架8.8噸重的人造飛船沖擊器,用于減慢和改變近地天體的速度和方向。專家表示有必要制定最壞的打算,在必要時進行核爆。

  以小行星101955 Bennu(中文名貝努)為對象計算了潛在威脅小行星的碰撞防御過程的動力學行為。

  2016年9月8日,NASA已發射一艘價值8億美元,被稱為OSIRIS-REx的探測器前往本努,將于2019年抵達本努,并伸出機械臂撈一把本努上的物質,2023年返回地球,供科學家們研究分析。

  而最新的HAMMER計劃,就是在這項任務的基礎上,在本努到達地球之前,將它摧毀在太空里,或者改變其軌道。目前討論的解決方案有兩種,一種是用一個8.8噸的撞擊器,利用動能將其粉碎或改變其軌道;另一種辦法是干脆用核武器將其摧毀。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102464
本文標題:小行星裝地球,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或許能夠用它?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