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是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一顆球型發光等離子體,太陽就是最接近地球的恒星。在地球的夜晚可以看見的其他恒星,幾乎全都在銀河系內,但由于距離遙遠,這些恒星看似只是固定的發光點。歷史上,那些比較顯著的恒星被組成一個個的星座和星群,而最亮的恒星都有專有的傳統名稱。天文學家組合成的恒星目錄,提供了許多不同恒星命名的標準。
我們宇宙的早期發展仍然是個謎,但在近日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自然研究人員闡述了第一顆恒星何時形成的證據。大爆炸發生在一百三十七億多年前,宇宙黑暗、炎熱,充滿了高能粒子。
在這樣的環境下,光子都無法生存。但在大約38萬年后,宇宙開始冷卻到足以讓光真正停留在其中。那時,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開始形成。
這是宇宙中第一次存在輻射。為了更多地了解宇宙的最初幾年,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這些“光”。
研究人員推測,通過尋找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強度的下降,我們也許能夠看到恒星何時開始形成。研究人員解釋說,一旦恒星開始形成,它們就會加熱貫穿宇宙的氫氣。當氣體加熱時,它會吸收宇宙微波背景的輻射,使其強度下降。
這不是我們可以用望遠鏡看到的東西,而是我們可以在無線電信號中探測到的東西。但是,這些信號非常微弱,很容易被地球上產生的無線電信號以及來自銀河系的許多信號淹沒。
來自國家科學基金會的研究人員解釋說:“噪音源可能比信號亮10000倍。這就像你置身于颶風中,試圖聽到蜂鳥翅膀的翅膀發出的聲音。”
研究小組花了一年多的時間來證實他們的發現:改變他們的無線電天線的位置,使用不同的天線,并改變儀器的校準,然后觀察信號。
慶幸的是,研究人員不僅探測到了信號,還發現它的強度是他們預期的兩倍左右。這表明早期宇宙的氫氣比先前想象的要冷得多。
近日,在《自然》上發布的另一篇論文,以色列的特拉維夫大學研究員Rennan Barkana認為暗物質可以解釋一個更冷的宇宙:“宇宙中存在神秘暗物質,這些暗物質構成了宇宙中物質的85%,這將是目前物理學的一次突破。“
但是,目前這些發現還需要通過單獨的實驗來證實。一位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哈佛天體物理學家阿維·勒布(Avi Loeb)對記者說: “如果發現正確的話,這項研究不出意外,將獲得兩次諾貝爾獎。”
本文標題:驚喜!宇宙第一顆恒星的信號被研究人員探測到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