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血的歷史:最早的輸血是在1667年,一個法國貴族將280ml的小牛血輸給了一個精神失常的流浪漢,企圖治療他的精神問題。這位倒霉的患者在經歷了嚴重的免疫反應、在鬼門關徘徊數次之后,居然奇跡般地活了下來,并且維持了一段時間的平靜,因而輸血療法被一些有創新想法的醫生所接受。
但是這是不是意外的呢?其實應該并不是每個病人輸入動物血都能與之相融合的。
因為醫生在給病人輸入的血液時,都要先化驗血型,血型相符后,還要把兩個人的血放在一起做“交叉試驗”,不發生“凝集反應”才能進行輸血。血型不符的輸血往往會造成病人的死亡。
如此一來,動物血怎么能給人輸入呢?
輸血(網絡圖)
其實,對這個問題很早就有人作過嘗試。1666年,英國有位叫羅威爾的醫生,他把小羊羔的血抽出,給一個精神病患者輸入。十分僥幸,這個病人接受羊血后沒有死亡。
以后,法國又有一位叫坦尼斯的醫生,也曾把羊血輸進了兩位健康人的血管內,碰巧也沒有發生意外。
這偶然的成功,使他大受鼓舞,以為人和動物是完全可以相互輸血的。然而,當他給第三個人輸羊血時,悲劇產生了,病人因強烈的輸血反應而死亡。
可是,這位坦尼斯卻認為這是“偶然死亡”,與輸血無關,根本沒有吸取這次血的教訓。兩個月后,他又給一位男病人輸了動物血,致使這位病人立即死亡。這件事一下子鬧得滿城風雨,驚動了法國議會,成為轟動一時的法國輸血案。從此,再也沒有醫生敢給人輸動物血了。
但是,由于動物的種類繁多,血源豐富,又很容易得到,所以,科學家們總想把動物血來代替人血,安全地輸入人體。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認為這是有可能的,因為動物血液和人的血液的組成和功能是一樣的,都是由血漿和血細胞這兩種成分組成,都能攜帶氧氣和各種營養物質。因此,用動物血代替人血的可能性應該說是確實存在的。
抽血(網絡圖)
那么,為什么動物血一輸入人體就會發生嚴重后果呢?科學家經過反復研究,終于找到了原因。
原來,動物血液與人的血液中所含有的蛋白質不同,動物血中的蛋白質對人體來說是“異種蛋白”,當它進入人的血液后,人體會發生排斥“異種蛋白”的反應,這種反應會使人體產生嚴重的后果,甚至死亡。
那么,為什么羅威爾和坦尼斯給人輸入羊血,也有成功的例子呢?
用現在免疫學的觀點來分析,可能是被輸血者有“免疫缺陷”,因此羊血的“異種蛋白”進入人體后,沒有發生排斥反應。
也可能被輸血者在輸血前服用過其他藥物,抑制了免疫系統的功能,對于外來的“異種蛋白”沒有產生排斥反應。這完全是偶然的例子。
要使人能夠接受動物血,必須把動物血中的“異種蛋白”去掉。“異種蛋白”主要存在于血細胞中,血漿中也有一部分。
科學家們經過巧妙的加工,首先把動物血液中的血細胞剔除,再把除去血細胞的血液——血漿進行適當處理,使動物血中的異種蛋白發生變性,終于制成了“無蛋白動物血清”,這樣,就可以安全地輸入人體了。
現在,美國、日本、德國、瑞士等國的科學家,已從小牛血液中成功地提取了“無蛋白血清”。我國科學家也以豬血為原料,制成了“豬無蛋白血清”,提供臨床試用。
無蛋白血清中還含有多種營養物質,如人體必須的氨基酸、酮酸、瞟呤、脫氧核糖核酸、多種礦物質及葡萄糖等等,它輸入人體后,可治療急性白細胞減少癥、胃和十二指腸潰瘍,靜脈曲張綜合癥、下肢潰瘍等許多疾病。
實踐證明,使用動物無蛋白血清十分安全,療效也很好,既能促進人體的能量代謝,又能加快傷口愈合,還能改善人體的血液循環和補充營養,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強抵抗力。
目前“動物無蛋白血清”的制取還比較復雜,由于它沒有血細胞,也就不能為人體提供氧氣。它還缺乏血液的一些重要功能,還不能把它當成真正的血液。因此,給人輸動物血的問題并沒有真正解決。
盡管如此,科學家們一致認為,給人輸動物血已有良好的開端,是大有希望、大有前途的。
人類通過對動物血液的研究,發現動物的血型也很復雜。例如貓科動物中,A型就占了93%, B型和 AB型則分別占3%和5%;而犬科動物的血型不是用傳統的ABO型來概括,而使用的是DEA (Dog Erythrocyte Antigen) system;90%的豬是A型,剩下的10%為B型;海龜則只有B型血。
正是由于以上這些血液的特征,讓人類的血液可以同動物的血液區分開來。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相信未來只要將動物血抽出來,然后經過簡單處理就可以直接輸入人體,這一天必將來到。
本文標題:神奇!人類未來或可輸入動物血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