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吐唾沫的海豚到跳舞的螃蟹,海龍,巨型墨魚和散步海星的罕見鏡頭全部展示出現在鏡頭中。雖然有很多未知的海洋生物,還有我們熟悉的面孔,例如綠色的海龜,逆戟鯨,穿越南非海岸的寬吻海豚。充滿活力的珊瑚城市,熙熙攘攘的海洋居民,藍色的浩瀚大海,無畏的海洋流浪者的家園,以及未知的深度,地球上最好的秘密隱藏地,新發現的跳蚤蟹,以及從未見過的風景,即將來臨的魔術世界的無數故事。這是藍色星球2。
這些令人驚嘆的畫面,都來自最近大火的一系列BBC紀錄大片。
時隔16年,BBC紀錄片《藍色星球2》在10月30日回歸,同時,在騰訊視頻每周同步播出,這意味著中國觀眾也可以第一時間看到這部堪稱“美到窒息”的海洋紀錄片了。看完預告片,許多人發現,BBC不僅這次又把紀錄片拍出了新境界,還在兩季期間,推出了被譽為“最具有好萊塢大片范兒”的《地球脈動2》和被稱為“腦洞開出新高度”的神作《荒野間諜》。
隨便截一幀都可以當壁紙的《藍色星球2》 預告片
它們背后有一個共同的名字:BBC自然歷史部。為了拍好這些紀錄片的每一個瞬間,BBC自然歷史部的攝制團隊可謂“無所不用其極”。拍攝自然動物數十年,他們如何一次又一次刷新紀錄片的最高水準?
━━━━━
“黑科技”
如果沒有,我們就發明
BBC自然歷史部對技術有著相當執著的追求。在27日的《藍色星球2》獨家超前放映交流會上,制片人奧拉·多爾蒂說:“在自然歷史事業部,如果我們需要的技術沒有的話,甚至有的時候我們會發明創造這個技術。”
根據預告,《藍色星球2》第二集《深海》將展示一個具有粉碎性壓力的冰冷世界,我們將親眼見到,16年前《藍色星球1》中提到的那“兩個完全不依賴陽光的新生態系統”。奧拉·多爾蒂說:“跟上次不同的是,新技術使得很多故事的拍攝成為了可能。《深海》這集中,我們坐在潛水艇里面,潛到海底下900米的位置,把所有的燈光關掉,用超高清和極度低光攝像機,在漆黑海底拍攝到魷魚是怎么捕獵的。”
《藍色星球2》的導演詹姆斯·霍尼伯內表示,過去在拍攝《藍色星球》時,需要乘坐直升機,使用16mm膠片,“現在,我們能在任何獲得許可的地方設置超高清無人機,用6K高清數碼攝像機,拍攝方式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攝制組用拖曳攝像機拍攝到了海豚、海獅和鯨在海洋中的高速攻擊 圖/BBC
利用吸盤攝像機發明了一種類似于騎在鯨鯊和虎鯨等大型海洋動物身上的視角 圖/BBC
在澳洲大堡礁拍攝珊瑚礁時,為了探尋隱藏在珊瑚礁各個角落和縫隙中的微小生物,攝制組研發了專門的探測攝像頭 圖/BBC
值得一提的是,騰訊視頻此次同步BBC播出《藍色星球2》,還應用了其最新自主研發的視頻增強技術——TIE(鈦),4K的播出畫面將使唯美的海洋景觀呈現得淋漓盡致。
在《地球脈動 2》制片人岡頓看來,海洋題材是拍攝陸地難度的五倍。而在2006年的《地球脈動》中,BBC就已經使用了超高成本的最新拍攝技術,單集成本 200 萬美元甚至刷新了BBC紀錄片之最。
他們用高速攝影機,近距離捕捉金雕靈巧躲避一場空襲 動圖/網絡
用微距展現“僅有指甲蓋大小”的玻璃蛙為保護幼卵大戰黃蜂 動圖/網絡
用超遠距鏡頭讓大家欣賞到火烈鳥的儀仗隊和棕熊的“尬舞” 動圖/網絡
然而,與《荒野間諜》比起來,這些“黑科技”攝像還不算最神奇的。《荒野間諜》之所以被稱為BBC“腦洞最大”紀錄片,因為他們全程派出34位“間諜”偽裝攝像機,打入動物內部。
《荒野間諜》海報 圖/網絡
紀錄片還用不少篇幅講述了這些“動物間諜”的制作過程,一個個可都是高科技產物!
“間諜”們不僅外貌栩栩如生,連微表情都相當豐富 動圖/網絡
身負重任的“間諜攝像機”們甚至還被裝扮成石頭和糞便 動圖/網絡
《荒野間諜》中最讓人難忘的是一只“間諜”小猴的故事。攝制團隊制作了一只右眼藏著4K高清攝像頭的可愛小葉猴,將它投放到印度拉賈斯坦邦一個有120只猴子的猴群。這位呆萌的小“間諜”迅速獲得了大家的喜愛。但有一天,小“間諜”不小心從樹上掉下來,當它躺在地上一動不動時,感人的一幕發生了。
猴子們以為小猴摔死了,集體陷入了悲傷沉重的氛圍中。
一只大猴子輕輕撫摸這只“慘死”的小猴。
身邊的猴媽媽甚至摟緊了身邊的小猴。
制片人也曾在采訪中回憶說:“當時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之前猴群一直聲音嘈雜,發現小猴子“死”了以后,他們全部靜默了,這可能是動物臥底系列拍攝到的最接近人類悲傷的畫面了。”
有網友評論《荒野間諜》說:母親無私的奉獻、保護孩子的本能、家庭成員之間的愛、動物伴侶間的浪漫、嫉妒、傷心、同情、甚至對死去同伴表達敬意,這些動物們形形色色的情感表達,都被荒野SPY(間諜相機)記錄了下來。
這也正是大家熱愛《荒野間諜》的原因。正如《地球脈動2》制片人岡頓所說:“不管是什么技術,最終都是為了我們要講的故事服務。”
━━━━━
“上山下海”
我們的工作就是,在人類已知的邊緣探索
為什么一部紀錄片每集只有幾十分鐘,卻要花長達數年的時間來拍攝?那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多的是等待和挑戰。
《荒野間諜》在20多位科學家和野生動物專家的指導下,制作人員和“間諜們”花了3年時間,從北極到南極,跨越33萬英里,走遍21個國家的31個地點,拍攝了8000多小時的鏡頭素材,最終從1250小時的鏡頭中精挑細選出成片。
《地球脈動》歷時5年,42位攝影師探訪了40個國家,117個不同地區,從南極到北極,從山巒到海洋,從城市到荒野,再現地球以及它所孕育的生命脈動。
據報道,在拍攝《地球脈動》時,攝制組為了拍攝雪豹爬上 3000 米的高原。為了確保雪豹就在附近出沒,一位工作人員還嗅過雪豹的排泄物,這樣他們才好把自動攝像機架在正確的位置,且兩位工作人員必須經常返回更換攝像機內因為寒冷消耗迅速的電池。
最終,他們捕捉到了爬上山頂的雪豹“引吭高歌”的畫面。圖/BBC
《藍色星球2》長達5年的拍攝過程中,攝制組共經歷125次遠征,訪問39個國家,足跡幾乎踏遍全球所有大陸和海洋,甚至包括南極冰蓋下1000米深的海底,僅水下拍攝時長就達到6000多個小時。
《藍色星球2》導演講述了攝制組在偏遠的島嶼海岸,尋找浪人鲹凌空跳躍捕捉海鳥的故事。圖/BBC
一些南非漁民稱,一種名叫“浪人鰺”的食鳥魚能夠像導彈一樣彈射而出,捕食空中的海鳥,不過20年來,從沒有任何圖片或視頻畫面來證實這一說法。但導演覺得這是值得冒險的事情,所以一行四人帶著800公斤的拍攝裝置來到塞舌爾的一個偏遠環礁。
整整一個星期,攝制組幾乎一無所獲。不過,當地向導彼得·金很了解這種魚。他建議攝制組返回岸邊,前往一個偏遠海灘,在那里,每個月有幾天漲潮時,浪人鰺會靠近海岸。最終,攝制組將攝像機固定在三腳架上,依照當地向導的建議,成功拍攝到了浪人鰺的捕獵場景。
而為了拍一只叫Percy的豬齒魚利用珊瑚礁撬開食物蛤蜊,攝制組跟了它兩年多,為了掌握它的日常活動路線,攝制組就專門花費了100多個小時在水下拍攝。
豬齒魚用珊瑚礁砸開蛤蜊 動圖/視頻截圖
在被問及拍攝過程中的危險時刻,《藍色星球2》制片人奧拉·多爾蒂說,攝制組駕駛潛水艇下潛到南極深海1000米深處,當時水溫非常冷,達到零下1.8度, 潛水艇受低溫影響運行出現問題,“在450米的水下,潛水艇突然漏水了。”那時,返回海面需要45分鐘。好在駕駛員花20分鐘找到了漏水原因并修補好,繼續作業。而如果無法修補,后果將不堪設想。
攝制組駕駛潛水艇潛入深海 圖/BBC
奧拉·多爾蒂坦言,在拍攝的過程中會出現類似的危險情況,“因為我們所做的工作就是在人類已知的邊緣探索”。
━━━━━
“講故事”
重要的是打動觀眾
同樣是拍自然動物,BBC如何將紀錄片拍出新意?奧拉·多爾蒂說,BBC 會注意尋找故事的角度,比如特定的動物有哪些鮮為人知的行為,然后解構并拼湊出故事。“我們也知道有一些故事本身很棒,但放在銀幕上效果可能并不是那么好,所以我們首先會看一下這個故事是不是有這么好的觀看的體驗。”
而《地球脈動2》制片人邁克爾·岡頓則說:“我認為自然界還是有很多神奇的東西,還是有很多驚喜等待我們發掘。雖然拍攝的是同樣的動物,但是呈現這個動物不為人知的一面,給觀眾帶來新的洞見,也會給觀眾帶來驚喜。”
《藍色星球2》介紹了許多引人注目的現實故事。在第三集《珊瑚礁》中,觀眾就將見到,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珊瑚礁死亡事件。
攝制組監測珊瑚礁白化 圖/BBC
2016年,厄爾尼諾導致大堡礁海水升溫,且持續時間很長,珊瑚出現白化現象,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統出現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溫度。攝制組安裝了一臺固定攝像機來監測事態的發展程度,結果是毀滅性的:受觀測的珊瑚礁大約90%的分支珊瑚出現白化并且死亡。
海洋垃圾污染,也是這部紀錄片將會觸及的一大環保問題。廣泛流入海洋的陸地塑料制品,據估計,每年高達800萬噸。因此,攝制組只要看到海上漂浮的塑料,都會收集起來。導演稱,在《藍色星球2》的最后一集,一方面將重點突出海洋面臨的巨大挑戰;另一方面,也想為未來擁有健康的海洋提供希望。
奧拉·多爾蒂希望大家都能親自去看看這部紀錄片,“我們發現了這么多,只是剛剛開始,只是揭開了海洋秘密的一個表面而已。”
因為紀錄片里“故事”的完整性,BBC也曾遭遇“造假”的質疑。
《地球脈動2》中,太平洋加拉帕戈斯島上,鬣鱗蜥幼仔在游蛇群的圍追堵截中逃生的一幕,被英國電影學院獎評為2016年“觀眾必須觀看的一個瞬間”。然而據報道,《地球脈動2》的一名制片人指出,由于拍攝時,鬣鱗蜥幼仔和蛇群不太配合,因此播出的畫面是由兩個攝像機拍攝的鏡頭“縫合”在一起的,被蛇群圍攻和最終逃生的也并非是同一只鬣鱗蜥幼仔。
但BBC紀錄片方面否認稱,拍攝時確實使用了兩個攝像機,但這是為了呈現鬣鱗蜥幼仔和蛇群的不同視角,并不存在“縫合”一說。此外,紀錄片確實只拍攝了一只鬣鱗蜥幼仔的逃生歷程。
在《地球脈動2》制片人岡頓看來,“關于基于事實的節目或者現實的故事,很多人想要觀看這樣的節目,其實它的定義是什么,真的不是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能不能夠和觀眾有情感的連接,它的故事是不是真實的,能不能打動觀眾。”
日前出席《藍色星球2》獨家超前首映會時,《舌尖上的中國1、2》導演陳曉卿表示,紀錄片能讓生活像生活本身一樣真實,同時又能讓生活像詩一樣浪漫,“我覺得這是以BBC為代表的紀錄大片感動你的最根本的原因。”
本文標題:BBC紀錄大片拍攝過程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