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 中國需要更多這樣的公司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不解之迷  時間:2021-06-02 

資料圖資料圖

  國際科技論談

  開欄語:

  科學技術,特別是正在孕育成長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將使人類“地球村”更加美好。“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人類正在構建命運共同體。從今起,《科技日報》國際版將開設專欄,縱論全球科技的“大勢”和“大事”。當論則論、當談則談。歡迎您關注和參與。

     日前馬斯克麾下的私人企業成功發射了首枚回收火箭,且讓它再次返回海上平臺。被重復利用的第一級火箭的價錢,基本相當于全部發射費用的七成。換而言之,將改寫整個發射行業的“價目表”。

      我們還能看到什么?在太空產業之外。

  凡是航天事業這類投入巨大、看似與民生相距甚遠的高精尖領域,似乎天經地義是國家的分內事。但SpaceX此次以商業公司的身份和資源整合能力,實現運載火箭可循環發射的事實,卻犀利地展示了一點:在技術創新領域,當企業真正成為創新主體,且獲得足夠的支持和信任時,它們給出的答案,或將遠超預期。

 一部航天發展史,對中國來說,可以看作新中國科技發展的一個縮影。作為后發國家,起步初期又面臨被封鎖、圍堵的外部環境,在航天、核武器、超級計算機等穩固國家根基、樹立大國形象的重大科技領域,除了舉國之力,貧窮的我們別無選擇,也由此取得了一系列令我們挺起脊梁的輝煌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民營經濟發展的相當迅速。在信息、鋼鐵、汽車、材料、化工等行業,涌現了華為、阿里、萬向、忠旺等一批具備世界競爭力的優秀企業。今天的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際地位與影響力與日俱增。同時,經濟整體面臨轉型升級,實體經濟遭遇巨大壓力。這種情況下,大力推進公私合營模式(PPP),國家向民營資本和企業開放諸如航天、鐵路、軍工等行業,不僅將節約大量公共財政支出,還可讓民營經濟在參與國家級重大領域發展的過程中,實現轉型升級,更好服務于國民經濟的發展。

  不管是更有效地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還是實現經濟與科技發展的良性循環,以企業為主體這都是一種必然選擇。在保障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中國也需要涌現更多的“SpaceX”,它們既具備服務國家重點領域的技術實力,又能代表國家參與到世界市場的經濟競爭中去。

 因此,回收一枚火箭并再利用,這不單純是省錢的事。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102628
本文標題:“SpaceX” 中國需要更多這樣的公司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