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到底有多神? 僅僅一張插圖, 就讓美國博士頂禮膜拜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社會奇聞  時間:2021-07-08 

中華文化上千5000多年,要說這期間誕生的奇書,評出來一本的話,一定有一個叫做《山海經》。

很多人說,即便后來出現了《鬼谷子》《推背圖》等等,遠沒有《山海經》來的震撼。

當然,我們知曉山海經,最開始還是從女媧補天、大禹治水、后羿追日等各種神話故事開始的。

如今玄幻題材的電視劇大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面的九尾狐、《花千骨》里面的長留山等等的設定場景,也都大多是取材于這部中國志怪古籍《山海經》。

魯迅先生知道了“九頭的蛇、一腳的牛、袋子似的帝江和執干戚而舞的刑天”,雖然聽著荒誕,但是卻為那時候的魯迅先生帶來了無窮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但其實,山海經的神奇之處,其實遠比我們想的震撼,里面所載的內容,很多已經遠超過我們的想象。

這其中,就有一張失落的地圖,在朝鮮被發現了之后,讓美國的博士都位置頂禮膜拜。

其實,關于《山海經》到底是誰撰寫的到現在還是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但是在東漢王充的《論衡》中,有這么一句話,我們可以找到一些線索:"禹益(伯益)并治洪水,禹主治水,益主記異物,海外山表,無遠不至,以所見聞作《山海經》。"

這就表示,大禹跟伯益兩個人,在治水的時候,走遍了大地甚至全世界,將自己的所見所聞,編寫成了這本《山海經》。

但是,就是因為這本書里面的內容實在是套過于荒誕離奇了,因此后世之人對于這本書的偏見,非常的大。

清代大才子也就是我們都熟悉的那個鐵齒銅牙紀曉嵐,當年在編撰這個《四庫全書》的時候,竟然把15萬部的古書籍給毀掉了,其中,就有這本備受爭議的《山海經》。

司馬遷看完之后,高呼"語言古怪,情節離奇",余不敢言,所以沒敢采用山海經的內容。

但是在經過了專家的研究之后,卻證實了《山海經》中,有些記載,是真實存在的。

按照記載,《山海經》原書里面有22篇,并且所有的配圖都是完整無缺的,但是因為戰亂的原因,進而導致配圖大量的遺失了,西漢時期,整理出來18篇,但是讓人遺憾的是,在宋朝的時候,有因為戰亂的原因,導致配圖又丟失了一部分。

但是幸運的是,就是這些丟失的配圖,雖然在中國遺失了,但卻在朝鮮半島找到了。

據考證,這是一份唐朝版的《山海經》神秘配圖,名曰《普天之下地圖》。

這一份地圖,記載了亞洲、歐洲、非洲、澳洲、南北美洲等大概位置,和如今的地圖高度的吻合。

更為驚人的是,它里面表述的地球,還是圓的。

難不成,早在遠古時代,中國人就已經環球旅行過可,并且已經知道地球是一個圓球了嗎?真是太神奇了!

更有趣的是,我們都認為,扶桑國是日本,但是在這份配圖中,經過了美國學者的考證之后,卻變成了墨西哥。

同時,《東山經》中,這里還記載了一種"兔身鳥嘴"的野獸,最后被證實了,它是生活在美洲的犰狳。

美國一個叫默茨的博士,看到這一份古圖之后,感慨萬千,在《幾近退色的記錄》中文版第100頁寫道:"對于4000年前,就為白雪皚皚的峻峭山峰繪制地圖的剛毅無畏的中國人,我們只有頂禮膜拜"。

更為驚奇的是,默茨博士比中國人還有想象力,認為是4200年前,大禹派人考察美洲大陸的山川物產,所以才有《東山經》等準確描述了美洲大陸。

不止如此,她還花了10多年的時間用自己的雙腳步行驗證了的結論,按照書中記載的距離和方向,在北美大陸上實地查找,竟然找到了書中的路線圖。

《山海經•東山經》中詳細地描述了美洲中西部的四條山脈,分別是落基山脈、內華達山脈、喀斯喀特山脈和海岸山脈,上面詳細記載了記載的山峰、河流、植物、動物,幾乎完全吻合。

然而在令世界震撼之時,卻再次被提出質疑:“在交通不便的遠古時期,古人怎能完成如此的歷史壯舉?

要知道中美兩國相距天游地緣萬水千山,僅憑雙腳,到達美洲是根本不可能的!”

這個說法也有道理,但事地圖的真實性已經被證實,那到底是什么原因,怎么做到的就需要我們進一步的調查了。

雖然山海經的真實性需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無法否認的是,《山海經》是一本包羅萬象的天書,而我們的確需要思考山海經的真正意義了。

所以,我還是建議大家拋棄對它的刻板印象,讀一讀《山海經》,因為它不僅僅是一本神話故事,也十分受專家學者的歡迎,是中學課本的常客,在現行的中學語文地理必學的《水經注》中,有數十處引用了《山海經》。

全書雖然只有三萬一千字,但是《山海經》卻囊獲遠古時期的天文、地理、神話、巫術、宗教、物產、民俗、醫藥、異國等諸多方面的內容,還被譽為是華夏文明第一寶典,可謂是中國歷史上一部想象力非凡的百科全書。因此人們又叫它是“千古第一奇書”。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104141
本文標題:《山海經》到底有多神? 僅僅一張插圖, 就讓美國博士頂禮膜拜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