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發現印有漢字文物, 歐洲學者: 原來這里曾經是中國的一部分!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社會奇聞  時間:2021-07-08 

伊朗發現印有漢字文物,歐洲學者:原來這里曾經是中國的一個省!怎么回事呢?這事的起因源于伊朗伊利汗國的大汗~阿八哈!阿八哈是伊利汗國建立者旭烈兀的長子,也是伊利汗國的第2任君主,更是中國元朝開國君主元世祖忽必烈的親侄子。

1256年,旭烈兀占領伊朗,并將其變成自己的地盤。1264年,旭烈兀遣使擁護忽必烈為大汗,忽必烈冊封他為伊利汗,統治阿姆河以西的領地,伊利汗國正式形成。1265年,只有46歲的旭烈兀病逝于都城蔑剌哈,把國家留給了自己的長子阿八哈。

旭烈兀死前給阿八哈留下2條遺命:第1,堅決支持忽必烈的大汗汗廷,與反對忽必烈的察合臺、金帳、窩闊臺3汗國開戰。第2,堅決與埃及馬木留克王朝為敵,誓要奪回敘利亞并征服埃及。而阿八哈也是一個堅定維護蒙古大汗權威的人,還認為伊利汗國是蒙古帝國的一部分。

也正因如此,所以當伊朗大汗旭烈兀去世后,作為太子的阿八哈遲遲不肯登基,這令大臣非常不解。阿八哈說:“伯父忽必烈大汗是長房,又是帝國的最高統治者,怎能不經他的詔賜就登臨汗位呢?我要登基,也必須要有我伯父的任命詔書才行!”

于是,在長達5年的時間中,阿八哈在未取得忽必烈冊封認可前,只以“攝政”之名君臨伊利汗國。伊朗與中國相距萬里,阿八哈的這份忠心讓伯父忽必烈大為感動。5年后,忽必烈的特使抵達伊利汗廷,帶來了賜給阿八哈汗的詔旨、王冠、禮物。

讓他繼承父親的汗位成為伊朗地區的汗,沿著父親的道路前進。有了最高指示,阿八哈于1270年11月正式舉行登基慶典。次年,忽必烈建立大元王朝!在忽必烈使者帶去任命詔書的同時,還帶了一塊印有漢字的王印,這塊王印上面刻著“輔國安民之寶”6個漢字。

之后。伊利汗國所有對外文件必須蓋上中國皇帝御賜的玉印,以表明伊利汗國是元朝的一部分。此外,伊利汗國的大汗對外上基本不自稱大汗,而是稱呼自己為元朝的波斯總督。上世紀中期,一名歐洲學者在伊朗發現了2件文物~2封寫于元朝古老的信。

第1封信是寫在一張羊皮紙上,為伊利汗國第4位大汗阿魯渾所寫,信是寫給法國國王腓力4世的。阿魯渾希望法國能助他一臂之力,雙方聯手夾擊埃及。如果法國愿意,阿魯渾愿意將耶路撒冷送給歐洲,并帶領伊利汗國的子民皈依基督教。

在羊皮心的結尾處,阿魯渾用來蓋章的,就是元朝賜給伊利汗國的刻有“輔國安民之寶”6個漢字的王印。第2封信是阿魯渾之子合贊汗寫給法國國王腓力4世的信,信上蓋著刻有“王府定國理民之寶”8個漢字的方印,這是元朝新頒給合贊汗的王印,時間是1302年。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104148
本文標題:伊朗發現印有漢字文物, 歐洲學者: 原來這里曾經是中國的一部分!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