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書于明朝中葉的《西游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這部充滿奇思異想的神魔小說在中國文學史是十分獨特的存在。《西游記》的原著母題,有非常大的挖掘空間,據統計,中韓日美及東南亞各國根據《西游記》故事改編拍攝的影視劇不下百部。但是在這部被稱為“史上最強IP”的《西游記》里,有一些有趣的細節耐人尋味,卻永遠不會被影視劇所呈現。
1.混世猴王孫悟空,身高只有一米三
孫悟空在《西游記》原著里的長相實在不好,身高不滿四尺,明代的一市尺大約是32cm,也就是說悟空身高在1.3m左右。混世魔王曾嘲笑孫悟空:"你身不滿四尺,年不過三旬,手內又無兵器,怎么大膽猖狂,要尋我見甚么上下?"混世猴王孫悟空,身高只有一米三
2.唐僧肉的正確吃法
最早要吃唐僧肉的是第十三回里的寅將軍,剖腹剜心,剁碎其尸,首級心肝獻客,四肢自食,骨肉分與各妖qiwen.tv。然后是黃風怪,他提出了新的吃法,先綁在定風柱上三五天,也就是風干了之后或煎或吵;進一步發展是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他們選擇蒸著吃,并使得這種吃法在妖界流行起來,以至于日后的紅孩兒、小雷音寺的黃眉大王、盤絲洞蜘蛛精以及獅駝嶺三兄弟都選擇這種吃法。最后那些更講究的犀牛精避寒避暑避塵三大王,他們要細切細銼,配著酥合著香油煎著吃。
唐僧肉的正確吃法
推薦閱讀:顛簸在農村道路上的這幾款車:你坐過幾種
3.沙僧戴的9個骷髏都是唐僧前世
第八回,沙和尚被觀音菩薩降伏后,情愿皈依正果,主動講道:“我在此間吃人無數,向來有幾次取經人來,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頭,拋落流沙,竟沉水底。這個水,鵝毛也不能浮。惟有九個取經人的骷髏,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為異物,將索兒穿在一處,閑時拿來玩耍。”沙和尚的是原型深沙神,而他脖子上那串骷髏是三藏法師的前身,在元人《西游記》雜劇中,深沙已變成沙和尚,他脖項上掛著九個骷髏頭,據說唐僧“九世為僧”,被沙和尚“吃他九遭”。沙僧戴的9個骷髏都是唐僧前世
4.龍的地位低到難以想象
龍王在《西游記》里的地位低到難以想象。在中國民間神話中地位崇高的龍,在《西游記》里卻地位低下,四海龍王膽小怕事,涇河龍王為了一點小事就被告死罪,小白龍更是變成坐騎踏上取經贖罪之路。“龍王”這個概念,其實是隨著佛教經典從印度傳入中國的。在印度的動物崇拜中,金翅大鵬受是很高等級的神物,而龍經常是金翅大鵬的獵物。大鵬每天以龍為食,一天需要一條大龍王,五百條小龍。所以,從佛教經典傳入的“龍王”形象,地位不高,也不難理解。
龍的地位低到難以想象
本文標題:唐僧肉正確吃法 西游記18個你不知道的細節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