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警惕:生活中讓你短命的重要因素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不解之迷  時間:2020-07-10 

  男性就醫少的原因可能很多,比如普遍的會覺得說小毛小病不需要去看,自己可以扛過去,或者覺得動不動就看醫生似乎缺乏男子氣概。甚至有時候當一些身體的疾病也許過于私密也會成為男性拒絕就醫的主要原因。同樣的,與就醫一樣,男性也甚少進行健康咨詢。他們總是更傾向于自我安慰;比如我沒有感到有什么不舒服的,我一定很健康等等。

  比起女性來說,男性患上癌癥的幾率大約為50%,而女性大約為30%,為什么會造成如此大的差別呢?因為相比起女性,男性更容易養成破壞健康的壞習慣,比如抽煙;喝酒或者熬夜;同時還會受到來自社會更多的壓力。醫生的作用并非僅限于治療病人,他們還有一個同樣重要的左右就是幫助你預防疾病和保持身體健康。看一下下面10個對于男性健康最為至關重要的問題。

  1.男性必須注意的幾種癌癥

  男性要比女性更容易患上癌癥,男性大約有50%的幾率會患上癌癥,而一旦患上癌癥,那么大約有70%的幾率會死亡。

  男性必須注意的幾種癌癥

  就拿肺癌來說吧,相信誰都知道,吸煙是造成肺癌的最大原因之一,而吸煙的男性人數要比女性多很多。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吸煙者,那么不要等到有氣喘或者呼吸短促等癥狀出現的時候才去就醫,而是應該盡快找醫生尋求戒煙的建議。雖然肺癌也會因為接觸到石棉或者氡元素而引起,但是對于一般普通人來說,吸煙一直是造成肺癌的最大兇手。

  大腸癌也是在男性中普遍存在的癌癥,隨著年齡的增加,患上大腸癌的風險也水漲船高。有研究顯示90%的病例是發生在50歲以上的。同時家庭遺傳問題也會導致大腸癌的風險上升;其次是生活習慣,肥胖或者飲食不合理,過多的食用紅肉等都會造成大腸癌的發生。建議男性50歲以后就要定期的做大腸健康檢查;包括檢驗糞便;驗血和做灌腸或結腸鏡測試來確定你的大腸沒有病變的跡象

   

  讓男人短命的重要因素

  2.關注你的前列腺和睪丸健康

  就像有些癌癥是女性專有的一樣,男性也有一些專有的癌癥,這其中包括前列腺癌和睪丸癌以及陰莖癌。雖然以上3種癌癥是非常罕見的,尤其是第三種癌癥,美國2010年經確診的陰莖癌患者只有不到1500例。

  讓我們來大致的了解一下前列腺癌和睪丸癌,雖然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并不高,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前患上列腺癌的幾率會慢慢增加。其癥狀包括排尿困難或者尿痛;射精疼痛等。如果有這些癥狀的出現,可以去醫院進行檢查。

  另一個睪丸癌的情況是這樣的,15至35歲的男性是最易患上睪丸癌的人去,早睪丸癌的早期大家可以通過一個自測的方式來檢查,如果你發現你的睪丸中有硬塊,那趕緊去醫院檢查吧。

推薦閱讀:火星表面驚現神秘“藍湖” 真相令人咋舌

  3.關懷性健康問題

  大部分的男士覺得只要在親昵時使用避孕套就可以完全放心了,但不幸的是,有些性疾病并不是因為你做了預防措施就一定可以避免的,同時有些性疾病在傳播的時候是沒有明顯臨床癥狀的。甚至有些癥狀表面看起來與性疾病沒有任何的關聯。基于此,你可能需要在做檢查的時候和醫生進行徹底的坦白。尤其是身體或者排尿系統出現異常的時候。

  有時候醫生會問起你一個比較尷尬的問題,就是關于你的性能力,或者更確切的說是功能障礙。沒有人愿意承認自己有這方面的問題,但是據美國醫學界得一個調查顯示,有大約1800萬人正深受上述的情況的折磨。對于那些有隱瞞病情的人來說,性功能障礙的危害甚至超過心臟病或者糖尿病。

   

  關懷性健康問題

  造成障礙的原因有很多種,有時候很可能是因為日常生活中誤服某些藥物或者其他的一些生活瑣碎習慣造成的,現在在治療性功能障礙方面的技術是比較先進的,只要盡早放下包袱并重視起來就完全沒有你想象的那么嚴重。

  最后要提醒那些正準備組織家庭,并計劃要一個寶寶的男士們,生育問題有50%是與男性直接相關的,如果將懷孕計劃提上日程以后的一年內都無法受孕的話,那么就有必要去醫院進行檢查了www.qiwen.tv。

   

  4.警惕尿血癥狀

  就像開頭提到的,男士們天生就不愛去醫院,更別提身體私密處出現問題時候的情況了。當時,請記住醫生是專業人士,如果你的尿液中或者精液中摻雜著血液,并伴有睪丸或者腹股溝疼痛的話(或是腫塊等不尋常問題)。那請你馬上就醫吧。

  通常來講,尿液中出現血液或者排尿困難以及疼痛可能是尿道;腎臟或者膀胱收到了感染,在這樣的情況下,用抗生素就可以進行治療。但是,有時候也可能是更嚴重的問題,比如前列腺肥大;腎結石甚至是癌癥。

  同樣的,如果在你的精液中也出現血液的,有些時候可能不代表任何問題,這些血液過一段時間會自己消失,但有時候就可能是病變的征兆了。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11687
本文標題:男性警惕:生活中讓你短命的重要因素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