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牛畢業證到底有多牛?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世界之最  時間:2020-07-11 
世界之最 ( http://www.qiwen.tv/ ):世界上最牛畢業證到底有多牛?   小編無聊翻看了以前的微博,發現“史上最牛畢業證”曾經廣受網友熱捧。深究得知,此“史上最牛畢業證”的主人原來是民國初年北京清華大學研究生李鴻樾,曾是胡耀邦的老師。因畢業證書的導師欄里赫然寫著王國維、梁啟超、梅貽琦、趙元任、陳寅恪等歷史名人,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張畢業證到底有多牛。
  世界上最牛畢業證
    這張被網友熱捧為“史上最牛的畢業證”,實物大小有半米見方,與現在頒發獎狀一樣大,證書方框外正上方貼有每枚面值1角稅票的印花5枚。   畢業證行文從右至左豎排,字體為正楷繁體,上寫道:“清華學校研究院畢業證書,研究生李鴻樾系湖南省瀏陽縣人,在本校研究院國學門研究一年期滿,經導師審查,成績認為合格,特給予畢業證書。此證。”畢業證居中署校長曹云祥和“曹云祥印”、教務長梅貽琦和“梅貽琦印”、導師王國維和“王國維印”、梁啟超和“梁啟超印”、陳寅恪、趙元任和“元任之印”、曹云祥、梅貽琦、王國維、梁啟超、趙元任均在名字之下鈐有本人方形印章,但陳寅恪、李濟不知何故,未鈐印章。左側頒發日期為中華民國十五年六月廿五日,并在上面鈐一長方形“清華學校校長關防”朱文印。 一網友看到畢業證書后評論說:“如得此四人為師,此生無憾矣!”網友看到后,大都驚訝地稱此證為“史上最牛的畢業證”。
    清華國學研究院成立于1925年,其創辦的宗旨是用現代科學的方法“整理國故”,培養“以著述為畢生事業”的國學人才。1925年7月27日,清華國學研究院錄取新生,正取30名,備取2名。后到校學習研究一年者計有:楊筠如,余永梁,程憬,吳其昌,劉盼遂,周傳儒,王庸,徐中舒,……李鴻樾,陳拔,馮德清等二十九人。”新成立的國學研究院有四大導師:第一位是開創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國維;第二位是戊戌變法的核心人物,著述等身的梁啟超;第三位是從哈佛大學回國的著名語言學家趙元任。三位導師性格迥異,但都大名鼎鼎。而四大導師中最晚到校的陳寅恪,在當時并不出名,與王國維、梁啟超、趙元任相比,陳寅恪既沒有顯赫的聲望,又沒有鎮服人心的學位。
  世界上最牛畢業證
    陳寅恪出任研究院導師,一說是國學研究院主任吳宓所推薦,他因為了解陳寅恪的博學而推崇備至,吳宓說此人可了不得,精通近20個國家的語言,在語言學、史學、佛學等多領域都有極高的造詣;還有一說是梁啟超提名的,據說梁啟超為了推薦陳寅恪,還曾與畢業證書上署有大名的清華校長曹云祥有過一番舌戰:曹云祥:“他是哪一國博士?”梁啟超:“他不是學士,更不是博士,他沒有文憑。”曹又問:“他有沒有著作?”梁啟超:“也沒有什么著作。”曹搖了搖頭,說:“既不是博士,又沒有著作,這事就難了。國學研究院的導師,怎么能連這些都沒有呢?”梁啟超一聽這話,很不高興地問:“沒有學銜,沒有著作,就不能當國學院的教授啊?那我寫的書多么?”曹很恭敬地說:“可謂著作等身。”梁啟超憤然:“可我這些書總共還不如陳先生寥寥數百字有價值。”梁啟超還說:“這樣的人如果不請回來就被外國的大學請去了。”年輕的陳寅恪留洋十六載,于哈佛、柏林等美國、歐洲名校轉過一遍,終未能揣得一張博士文憑回來,陳寅恪既然滿腹經綸,為什么沒有學歷呢?這個問題他的侄子陳封雄問過,陳寅恪是這么回答的:“博士并不難,但兩三年內被一專題束縛住,就沒有時間學其他知識了。只要能學到知識,有無學位并不重要。”,陳寅恪完全是為求知而讀書。當年在哈佛大學讀書的中國學子,陳寅恪、吳宓、湯用彤等三人被譽為“哈佛三杰”,風頭強健,為同輩所矚目。而陳寅恪更是駿馬中的“赤兔”,其學問之廣博精深,已達出神入化之奇境。
  世界上最牛畢業證
    一年后,陳寅恪的身影出現在清華園里。令師生們驚嘆的是陳寅恪的博學。他在課堂上講授的學問貫通中西,他上課時,連清華的教授們也常來聽。有人稱他為“活字典”,也有人稱他是“教授的教授”。
    當年的華北學術界分成兩派,一派是本國培養的學者,另一派是有留學經歷的。本土派認為,洋派不懂國情,你的學問再高,也是隔靴搔癢,解決不了中國問題。留洋派就覺得本土派太迂腐,眼光太狹,不掌握現代化的工具,因而兩派互相瞧不起。但不管是哪一派,誰都不敢瞧不起陳寅恪,這在學術界堪稱傳奇。對于陳寅恪的學問人品,吳宓曾不無感慨地說道:“其歷年在中國文學、鳴學及詩之一道,所啟迪、指教宓者,更多不勝記也。”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17648
本文標題:世界上最牛畢業證到底有多牛?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