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的柑橘專著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世界之最  時間:2020-07-11 
世界之最 ( http://www.qiwen.tv/ ):世界上最早的柑橘專著 世界上最早的柑橘專著
  《橘錄》成書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有關柑橘的專著。此書反映出我國久已種植的柑橘栽培技術水平是相當高的。書中對各種品名的柑、橘、橙,注意從樹冠形狀、枝葉生長狀態、果實形狀、品味特點、果實成熟期早遲、種植適應地區等方面加以描述。有些技術經驗是第一次見于此書記載。

  如關于土壤、地勢的選擇,說“宜斥鹵之地”;“方種時,高者畦壟,溝以泄水”等。關于柑橘的施肥、嫁接、修剪、防治病蟲害、采摘保鮮等技術經驗的記述,在此以前也很少見于其他文獻。

  《橘錄》分上、中、下三卷,并有作者“自序”一篇。

  上、中兩卷,主要記載了當時溫州一帶的柑橘 品種(包括一部分種),共有27個品種或種。其中柑有8種:真柑(又名乳柑)、生枝柑、海紅柑、洞庭柑、朱柑、金柑、木柑、甜柑;橘分14種:黃橘、塌橘、包橘、綿橘、沙橘、荔枝 橘、軟條穿橘、油橘、綠橘、乳橘、金橘(可能屬金柑屬)、自然橘(可能是指橘的實生苗)、早黃橘、凍橘;還有橙(一作棖)屬5種:橙、朱欒(可能是酸橙的變種)、香欒(可能是酸橙)、香櫞、枸橘。

  《橘錄》對每一品種的描述,包括:樹冠形狀,枝葉生長狀態,果實的大小和形狀,果實成熟期的早晚,果皮的色澤、粗細以及光澤程度,果皮剝離的難易,瓤囊的數目與分離的難易,果實的風味,種子(核)的多少等等。并且還指出了每個品種命名 的依據,以及品種的適應地區。

  下卷分為:種治、始栽、培植、去病、澆灌、采摘、收藏、制治、入藥九節。對當地橘農的栽培經驗,總結十分詳盡。

  書中指出柑橘 宜斥鹵之地,并注意到土壤的種類,特別是土壤酸度對柑橘品質的影響,凡圃之近涂泥者,實大而繁,味尤珍,耐久不損。《橘錄》 總結的“高畦壟栽”經驗,在當地一直沿襲至今。

  在施肥中,強調冬夏兩季都要施肥,反映了常綠果樹的特點。在防治病蟲害方面,書中明確指出柑橘所受的危害主要有兩種,一種由蘚(真菌)引起;一種由蠹(在樹干中蛀食的多種幼蟲,也稱蛀蟲)引起。前者通過刮除病源菌、剪去多余的枝葉以增進果林的通光透氣性,即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后者可以從蛀穴中將蟲鉤出,然后用木釘將洞穴填死,以達到治除的目的。

  這種除蟲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在果實采摘方面,韓彥直指出要用小剪刀在平蒂的地方剪斷,輕放筐中,細心保護。收采、貯藏 要摒開酒氣。在貯藏的過程中,要勤于檢查,十日一翻,有爛的及時檢出。這些做法,也都為后人遵循。書中還介紹了一種連枝掩埋的儲藏方法,并指出了這種方法的優缺點,優點是保鮮 時間長,缺點是連枝采摘影響次年產量。

  韓彥直認為,人工嫁接 是造成這類果樹種類繁多的原因,書中僅用了百余字,精湛而全面地總結了橘農對砧木 的培養,接穗 的選擇,嫁接的時間、方法,以及接后堆土、防雨等保護措施的經驗。具體方法是:種植朱欒核為砧木,一年后移栽 ,待長至如小兒拳大時,到春季才進行嫁接。接穗要選擇柑之佳、桔之美者,經后向陽的枝條,將砧木留一尺多高,其余截去。然后用皮接法嫁接,接后還要包扎保護,以防雨淋。書中指出朱柑不用嫁接,可用實生苗繁殖。近世一些老桔區,如江西三湖紅桔,仍然采用的是這種繁殖方法。

  《橘錄》 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柑橘專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柑橘栽培學著作。國外已有翻譯本。美國植物學家H·S里德(Reed)在其《植物學簡史》(A Short History of the Plant Sciences)一書中,認為韓彥直記述的果樹整枝 、蟲害和真菌寄生的控制以及果實的收獲、貯藏 技術是非常先進的。

  《橘錄》的作者韓彥直,字子溫,南宋時人,祖籍延安。是抗金名將蘄忠武王韓世忠的長子,生卒年月不詳。登紹興十八年進士,曾任“司農少卿”,后來長期擔任地方官,官至龍圖閣學士,提舉萬壽觀。以光祿大夫致仕,封蘄春郡公。他在永嘉(今溫州)任“知州”時,由于當地盛產柑橘 ,他就地采訪,寫成此書。所以又名《永嘉橘錄》。據作者自序所記。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17742
本文標題:世界上最早的柑橘專著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