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血認親是真的嗎? 滴血認親有沒有科學依據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社會奇聞  時間:2020-07-10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

  滴血認親是真的嗎,滴血認親這種流傳了幾千年的用來驗證血緣關系的實驗,是否是真的呢?滴血認親有沒有科學依據呢?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滴血認親的相關知識,揭開滴血認親的真相。

  不同血型的血一旦被混合,可能會出現沉淀之類的情況。民間傳說中的“非親屬關系血液不能相融”,說的就是發生這種沉淀的情況。

  通常說的血型是指ABO血型,即A型、B型、AB型和O型。它是根據血紅細胞表面ABH抗原進行分類的。特定血型的血,紅細胞膜上有特定的抗原、血清中有不同類型的抗體。紅細胞膜上只有A抗原的為A型血,血清中有B抗體;紅細胞膜上只有B抗原的為B型血,血清中有A抗體;紅細胞膜上同時有A、B兩種抗原的為AB型血,其血清中無A、B抗體;紅細胞膜上只有H抗原為O型,血清中同時有A、B抗體。同類型的抗原、抗體可以結合,從而使紅細胞由于重量增加沉積下來。舉例來說:如果一滴A型血與一滴B型血滴在一起,A型血紅細胞結合B型血中的A抗體而沉淀,B型血紅細胞也會結合A型血中的B抗體而沉淀,這樣便產生很多沉淀性顆粒。這就是不同血型的血相混合會產生沉淀的原理。

  這些沉淀看上去就像小顆粒(血量越多、顆粒越多),表現出來便是不能融合。這種現象只會發生在不同血型的兩滴血相混合時。而相同血型的兩滴血,紅細胞不會結合抗體,就可以融合而不發生沉淀。

  滴血認親:血型相同≠親生

  但血型是否相同和是否親生并沒有關系。中國人口有13億,而ABO血型就只有四種,相同血型的人有千千萬萬,如果就根據血型是否相同來判斷是否有親子關系,那世間的冤假錯案也就太多了。可見,能融合也不一定是親生的。另一方面,即便是具有親生關系的父母和孩子,血型也很可能不同。ABO的四種血型是由基因決定的,存在一定的遺傳規律。從后面所附的表中可以看出:父母和子女的血型對應關系是比較復雜的。例如,父親是AB型血,母親是O型血,生出來的小孩血型卻將是A或B型,與父母的血型都不同。所以說,兩滴血相容可以說明血型相同,但并不能進一步說明是否親生。

  滴血認親:無論如何也不會沉淀

推薦閱讀:老爸給8歲兒子紋滿紋身,全家人不僅沒有說他,反而夸他太有才

  值得一提的是,在很多影視作品中有這樣的“滴血認親”片段:取一碗清水,再將兩滴血滴到清水中。這樣一來,滴血驗親的結果就更不可信了。因為紅細胞只有一層脆弱的細胞膜,沒有堅固的細胞壁。由于滲透壓的關系,紅細胞在清水中會吸水而脹破,讓細胞膜破成碎片奇 聞 網。碎片上的抗原與抗體也能結合,但不像完整的細胞膜一樣能結合大量抗體,這樣便達不到沉淀所需重量,也就不產生肉眼能看清的小顆粒,所以用這種方法,不管這兩滴血的血型是否相同,看上去都是融合的。

  結論:滴血認親不可信

  這種滴血認親的鑒定方式是不可信的。古人缺乏認識人體的恰當手段,不具備現代醫學知識,因此想當然地認為一家人血脈里流著相同的血。相同的血混合便能融合,不相同的血混合便不能融合。而且實際上,由于“滴血認親”常常是將血液滴入清水中,紅細胞由于滲透壓的原因會導致細胞膜破裂,所以通常情況下兩滴血型不同的血也不會出現沉淀的現象,所以說滴血認親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2238
本文標題:滴血認親是真的嗎? 滴血認親有沒有科學依據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