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一顆小行星上僅500米直徑的地方所蘊含的鉑金資源就相當于“鉑族金屬公司”迄今為止所有歷史開采量的總和。戴爾蒙迪斯表示,隨著獲取這些資源途徑的增加,微電子、能源儲備等領域的成本都會下降,另外,豐富的資源也會幫助科學家實現更多應用領域的創新。
雖然距離“小行星采礦”時代的到來還有很長一段時間,但是行星資源公司(Planetary Resources)已經迫不及待地對小行星勘測技術進行了測試。 上周五的時候,該公司的 Arkyd-6 迷你衛星(CubeSat)已在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極地衛星運載火箭(PSLV)的幫助下順利升空。作為一枚“次要負載”,Arkyd-6 旨在為未來小行星探測飛船 Arkyd-301 的設計奠定基礎,對其關鍵部件進行一番技術測試。
Arkyd-6 是一個測試小行星勘探技術的六裝置(six-unit)迷你衛星(CubeSat)。
總部位于華盛頓州的行星資源公司表示,發射 30 分鐘之后,Arkyd-6 與火箭第四級成功分離。現在,它已經處于太陽同步軌道上,激活并向任務控制中心回傳著數據。
Arkyd-6 采用現有的硬件打造,作為該公司的第二顆技術衛星,其距離 2015 年從國際空間站投放的 A3R 小衛星已經過去了很長一段時間。新衛星的任務是測試自動化操作,它將繼續展開遙測,并將數據發回地球。
助推器上觀看 Arkyd-6 部署的視角(via:印度空間研究組織 / ISRO)
當然,本次測試的重頭工作,還是測試板載的中波紅外線(MWIR)成像儀。其運行于 3~5 微米的紅外波段,使用定制光學器件來收集像素級的數據,對水分子開展遠程檢測。
該公司稱,這是全球首個在太空中運用的商用型 MWIR 器件,且它也將在 Arkyd-301 上使用。
行星資源首席工程師 Chris Voorhees 表示:
如果實驗系統的進展一切順利,我司計劃用 Arkyd-6 來捕捉地球表面的 MWIR 圖像,包括農業用地、資源勘探區域、以及礦業和能源基礎設施。
此外,我們還有機會在近地軌道上有利的位置進行具體的天體觀測。從 Arkyd-6 身上學到的經驗和教訓,將為我司未來太空資源探測任務進行科學和經濟性評估。
開采小行星礦產時具有相當大的難度,如果是一顆體積較大的大型小行星就較為容易進行登陸采樣,但對于一顆寬度僅50米至500米的小行星就顯得困難重重,而且此類天體的行為更像大型空間巖石,表面為零重力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前火星任務主管克里斯·萊維茨基認為還是先通過Arkyd 300飛掠小行星收集數據,接著才能研制可適用于此類小型天體的挖掘機器人。
本文標題:Arkyd-6 迷你衛星成功升空并展開測試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