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紐約時代報道Teleocrater被歸為祖龍類,祖龍類還包括鳥類、恐龍、翼龍和鱷魚。雖然Teleocrater并不是恐龍的直系祖先而只是近親,但科學家認為這是研究三疊紀時期爬行動物進化的新契機。
據芝加哥論壇報的報道,一個在坦桑尼亞南部盆地工作的小組發現,Teleocrater rhadinus 化石顯示這是一種大型的雙足爬行動物,但實際上這是一種用四條腿走路的長達七到十英尺的生物,且他們的尾巴和脖子都比預想的要長。
近期發現的兩億四千五百萬年前的化石是恐龍的近親之一—用四條腿走路的巨型蜥蜴的,這極大的改變了我們先前的理解也遠遠超出了研究人員的預料。
自然雜志報道了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家Sterling J. Nesbitt發表在論壇報的言論,“這說明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很多不懂得得,特別是史前更大的恐龍群體是屬于主龍類的。”
這項發現使我們對恐龍進化的理解有了改變
據時代報道,兩億五千萬年前恐龍主要分為兩類,一類為翼龍類和恐龍(c),另一類是鱷(鑲嵌踝類)。而Teleocrater最早是屬于翼龍和恐龍這一類的,比恐龍的出現還早了一千萬到一千五百萬年。
Nesbitt和他的團隊發現,盡管Teleocrater和恐龍是有關聯的,但它和恐龍卻一點相似之處都沒有。它的大小和脖子長度與科莫多恐龍有一點相似,但踝關節卻與鱷魚相似。據時代報道,這個發現表明,先前我們認為的主龍類生物的特點實際上是兩類恐龍的共同特點。
羊膜動物有兩大主流分支,一支是合弓綱(又稱獸形綱),一支是雙孔亞綱,雙孔又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鱗龍次亞綱,一類是初龍次亞綱(文中的主龍類),主龍類又分為鳥頸類和鑲嵌踝類。
一個很令人驚喜的發現是Teleocrater的踝關節,因為所有主龍類的鳥頸類都長著像鳥一樣的踝關節,有一個簡單的類似鉸鏈的結構,而主龍類的卻長著像鱷魚一樣的踝關節。Nesbitt接受論壇報采訪時表示,最早的恐龍和鳥類長著鱷魚一樣的踝關節。
芝加哥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的Kenneth Angielczyk 在接受論壇采訪時表示,“這改變了我們對恐龍進化的最初理解,這是我們第一次對翼龍、恐龍及鳥類的祖系有了新的想法。”沒有參與到研究中的猶他州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學家Randall B. Irmis補充道,這會引發一系列研究,關于近親的翼龍和恐龍是如何演變成如此不同的樣子。”
本文標題: 近期發現的兩億四千五百萬年前的化石是恐龍的近親之一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