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生平素未謀面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靈異事件  時間:2021-07-27 


流傳千年凄艷絕美的《梁祝》傳說令后人垂淚同情,既惜梁山伯的英年早逝,又憐祝英臺的紅艷薄命。但人們還是心存疑慮:歷史上究竟有沒有“梁山伯”與“祝英臺”的真人真事?如果有,那么“同窗三年仍不識英臺女兒身”、被“小九妹嗔罵其‘笨如牛’”的“傻書生”梁山伯,又憑什么魅力吸引祝英臺呢?有關專家就此發表的一些看法引起人們關注。 

  首先,“梁山伯”確有其人。史載:“梁山伯,會稽人,生于東晉穆帝永和壬子年三月一日(公元352年),東晉簡文帝咸安年間,舉賢良為縣令,卒于東晉孝武帝寧康癸酉年八月十六日辰時(公元373年)。”梁山伯在縣(今寧波、鄞州區一帶)做過兩年縣官,死時僅22歲。史料還詳細記載:“梁山伯率領當地百姓興修水利工程,積勞成疾,死后葬于西清道源九龍墟。”根據1997年8月在寧波梁山伯古墓址考古發掘看,出土的晉朝繩紋水井罐、水波紋四系青瓷罐、雙素紋三獸足熏爐、谷倉等陪葬品,顯示該墓主人與“縣令”身份相符,且墓址就在今日鄞州區的“九龍墟”。另從墓磚、墓形規制判斷證實該墓屬晉代無疑。 

  其次,“祝英臺”是虛構的。據史料記載,梁山伯生前為官清正,深受百姓愛戴。他英年早逝,百姓萬分悲痛,葬其于九龍墟時,發現已有一穴“祝英臺女俠之墓”(古墓)。古墓中的“祝英臺”,并非傳說中的“同窗求學祝英臺”。那么,“梁山伯”憑什么魅力吸引虛構的“祝英臺”?專家認為,國人有個傳統理念“清官俠女骨同穴”。既然梁山伯是個清官,又英年早逝,那么就把已作古的“祝英臺女俠”陰配成夫妻,同穴合葬。后來,人們把這則真實事件逐漸演變為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愛情經典故事,直至發展成“梁祝化蝶”傳說,并通過各劇種形式在全國各地乃至東南亞國家廣泛流傳。 

  另據研究梁祝文化40多年的蔣堯民先生介紹,大量證據顯示,梁山伯和祝英臺系江蘇宜興人氏。其證據主要來自幾個方面,其中在縣志證據方面有較大突破。據宋咸淳《毗陵志》記載,在齊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的《善卷寺記》中就有關于梁祝是宜興人的說法,比現在公認的公元550年梁元帝《金婁子》中的最早記載還早70年。其次從宋代開始,宜興就不斷出現關于梁祝故事的詩的系列,有證據還表明梁祝化蝶情節也是在宜興形成的,而不是人們公認的發源于寧波。同時在馮夢龍的傳奇小說中,也有不少關于梁祝為宜興人的記載。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105099
本文標題:“梁祝”生平素未謀面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