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日戰爭初期的一次重要戰役,是1937年12月的南京保衛戰。日本侵略軍總司令松井石根兵分三路對南京實行大包圍,其右路沿京滬鐵路攻占江陰、無錫、鎮江等地,進逼南京;中路沿京杭國道經宜興、溧陽、句容向南京進攻;左路沿太湖以南經泗安、廣德向蕪湖進玫,以截斷中國軍隊陸路交通。日軍海軍沿長江西上,突破我江上封鎖指向南京,以截斷我水上交通。
日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擁有重炮、裝甲車、坦克,還有大隊飛機助戰,氣焰猖狂。激戰中,15萬中國軍隊損失慘重,只有鄧龍光將軍指揮的83軍和宋希濂兼師長的36師等少數部隊,趁日軍尚未合圍,經龍潭、孔山插山道沖過京杭國道,撤往溧陽山區。此后沒有一支成建制的中國守軍能沖出日軍嚴密的封鎖圈,中國守軍此次戰役損失約10萬人。
攻占南京的日軍總指揮部在戰事結束后統計侵略戰果時,卻發現中國守軍有一個整團2000余人未被殲滅或俘虜,也未放下武器進入城內的難民區,而是轉移走了,但是該團似乎又沒有突破日軍的兩道包圍圈。日軍認為此事蹊蹺,隨即進行調查,但毫無結果。
中國軍隊作戰大本營于1939年統計作戰情況時,也注意到這一咄咄怪事,而列為“全團失蹤”。據南京東郊馬群、白水橋地區的一些老人回憶,該團隸屬于遠道而來的川軍,當時提任陣地左翼京杭國道一側對敵警戒任務,未直接參戰。該團團長在戰事失利后,為保存有生力量,遂帶上全團2千余官兵急行軍向南撤退,進入距南京東南15公里外的青龍山山區。但從此神秘失蹤,再無消息。
抗戰勝利后,國民黨軍政部、軍令部都派出專人對此作專項調查,但仍沒有查清真相。青龍山區有為數眾多的洞穴,深不可測。傳說有座山巖下就有很大的溶洞,用鐵錘敲擊某一處巖壁,可聽出空聲回應。有人推測,當年失蹤的川軍黑夜里為了躲避日軍的追殺而藏進了山里的某一個巨大的洞穴,由于某種原因沒能再逃出來,全部葬身于洞中。還有人認為,當時這個團為突圍逃生而化整為零,分散在民間后逃出了封鎖圈。這一神秘失蹤事件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