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將地光看作UFO或將UFO視為地光現象。UFO和地光兩者容易混同
并非偶然,也許弄清地光的成因,不但能將前面奇異的位移和“佛燈”現象
得以澄清,更重要的是可將UFO與地光現象嚴格區別開來,并為最終弄清UFO
運動機制提供線索。
地光是一種強地震前后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1975年2月4日傍晚六時
許,遼寧南部海城與營口一帶,雖然天色還未完全黑下來,但能見度已很低
了,馬路上已不能騎自行車,汽車也只有打黃燈才勉強行駛。突然,暗淡的
天空豁然開朗,人們重新看清了道路,甚至能看清室內的物品。在海城招待
所,人們甚至看到了滿天的紅光,后來又變為白光,這就是一種強烈地震的
伴生現象——地光。
地光閃耀的同時,往往伴隨著轟隆隆的地聲。在海城地震前,在遼河職
工醫院,有人看見像電弧光似的一片白光,持續約一分鐘,并伴有腥臭味;
北鎮趙屯公社,人們看到的是東南方的天空有兩道很亮的白光,像拖拉機的
燈光在晃動,也持續了一分鐘左右,不久就聽到了轟隆隆的地聲。地光也有
許多不同的表現形式。在錦州鐵路局,人們看到的卻是火災似的粉紅色光亮
持續了四分鐘;在海城,營口和盤錦一帶的許多地區,還有許多人看到從噴
沙冒水孔和地裂縫中噴出火球狀光亮,就像信號彈一樣,不帶尾巴,有的呈
紅色,少數呈綠色——五光十色,不一而足。
地光形形色色的形態,歸結起來可分為閃電狀,朦朧彌漫狀(片狀)、
條帶狀、柱狀、探照燈狀、散射狀和火球狀等等。就光的顏色來說,有紅、
橙、黃、綠、藍等,但以藍白色和紅色較多,黃色次之。一般地說,片狀光、
帶狀光,以藍色光居多;而火球、火團、火焰、火柱多為紅色、紅黃色和白
色。不過,這不是絕對的,有時地光的顏色還隨時間變化。
這些形態中與UFO最為近似的是火球現象。在1969年,美國加利福尼亞
州圣羅薩鎮連續遭到兩次強地震的襲擊。和其他地區的強地震一樣,當地居
民看到了多種地光現象,其中有許多是一種球形的閃光。例如,有人報告說:
“發震時,頭頂上方,向空中升起幾道直直的光條”;“鎮西方看到像火流
星一樣的光”;“看到了3米左右的火球,拖著紅的尾巴,3秒鐘移動了幾
米”:“看到火球從前右側跑到左側,在很短的時間內,由藍色發綠,散亂
地變成紅色”……
1976年,我國松潘地震時也有大量火球出現。僅8月16日晚發震前后,
江油的一個社員就看到四百多個火球。有人這樣描述道:“我們先看見幾處
冒出零星的火球,以后越冒越多,難以計數。球剛冒出時有碗口大,當升高
到10多米后,就變至簸箕般大;先是白色,后變為烏黑,還伴有響聲。在白
色的火光中,還有一股黑色煙霧在翻滾,同時聞到一種火藥味。出現火球的
范圍估計約有三千到四千平方米,持續約15分鐘。在火球發生的時候,收音
機、羅盤、廣播等均未出現任何干擾,也未發現物質的放射性增高。”
我國黃錄基,鄧漢增在研究火球時認為應區分兩種類型:A型火球,通
常在地震前不久和震時發生。它們主要出現在震中區,沒有明顯的分布規律,
也看不到來自地下的通道,總是突然出現在空中,球體大小不等,一般直徑
二、三十厘米,紅色居多,間有藍色、白色,移動迅速,有時帶有響聲,同
時可見到其它形態的地光。B型火球,是信號彈式或流星式的球狀光體,發
震前后都有,出現的范圍也較廣,但與一定的地質構造及地理條件有關,常
直接從地面裂縫、冒水孔、河溝等處升起。上升高度一般為一、二十米。球
體大小較懸殊,小如雞蛋,大如臉盆。顏色以紅色居多、綠色次之,再次是
白色或藍白色。它們的移動速度較A型為快,有時隨風飄忽不定,也常伴有
響聲,并往往帶有一股難聞的氣味,如硫磺味等。嚴重時,可灼傷人畜。
可見,火球具有隨風搖曳和只能上升,無磁場干擾的特征,說明它與UFO
有本質上的區別,但是,它的發光現象及有硫磺味產生等一些特征又與人們
遭遇的UFO有相同之處,它們之間究竟有什么聯系呢?
地光現象已引起人們的廣泛注意,特別是近代,它更是地震工作者苦心
研究的對象。人們試圖用不同原理來解釋它。
1966年,蘇聯塔什干大地震前幾小時,塔什干上空突然發生了一次電子
暴。天空中耀眼的白光像鎂光燈一樣,使人目眩。更令人奇怪的是,地震前
后都有人發現,室內的日光燈“無緣無故”地自動閃爍。科學工作者也測到
了電離層中電子密集度達到頂峰。
早在1961年,日本學者安井豐等在研究地光時,就注意到了大氣電場的
問題,后來他陸續研究了日本、美國等地的地震發光現象。于1972年提出了
“地光現象是地震時劇烈的低層大氣振蕩”的看法。他認為:在地震區常會
有以氧為主要成份的放射性物質,被從地里“抖”到大氣中。特別在含有較
多放射物質當中,酸性巖石分布區和斷層附近,大氣中的氧含量將有顯著提
高(這一點已為實測結果證明),這也將使大氣離子化增強,導電率增加。
如果這時地面存在一個天然電場 (這個電場可以由壓電效應產生),那末就
會發生向空中的大規模放電,使地光閃爍起來。大面積放電和氡蛻變時放出
的射線都有可能激發熒光,使日光燈管閃亮。
另外也有用壓電效應理論來解釋地光。物理學的實驗發現,許多晶體在
受到擠壓拉伸時,會在兩個平面上產生相反的電荷,稱為“壓電效應”壓電
石英就是一種具有壓電效應的晶體。如果沿著石英晶體的垂直軸切制一個薄
片。并沿薄片厚度的方向施加一定壓力,這時薄片的兩個受壓面將產生不同
的電荷,且電荷的密度與壓力成正比。
美國的科學工作者為揭開地光之謎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已邁出了重要
的一步。據報道,他們在實驗室里對圓柱的花崗巖、玄武巖、煤,大理石等
多種樣品進行壓縮破裂實驗時發現,當壓力足夠大時這些樣品會爆炸性地碎
裂,并在幾毫秒內釋放出一股電子流。正是這股電子流,激發周圍的氣體分
子,使它們發出微弱的光亮。芬克爾斯坦和波威爾認為,當石英在地殼巖層
中作有規律排列時,如果沿長軸排列的石英晶體的總長度,相當于地震波的
波長時,就會產生地震等壓電效應。若地震壓力的壓強為30—300帕,就有
3
可能產生500~50000伏/厘米 的平均電場,這個電場足以引起閃電那樣的
低空放電現象,產生地光。
眾所周知,石英是地殼中分布最廣的礦物之一。這些地光乃至“佛燈”
和“鬼火“是否都與石英釋放的電子流有關,以及這些地光是石英受壓后釋
放的電子流,還是其他原因使其拋射電子流的,還有待于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