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十大未解之謎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不解之迷  時間:2020-07-10 

  關于中國的十大未解之謎縱說紛紜,沒有統一的說法,這里也只能列出一些確實難以定論的中國十大未解之謎了,其中不包括已被稱為世界十大未解之謎的內容www.qiwen.tv。

  一,千古遺恨《蘭亭序》現在何處

  蘭亭集序,又名《蘭亭序》、《禊帖》、《臨河序》、《蘭亭宴集序》。書法家王羲之所作,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是中國晉代書法成就的代表。

  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王羲之與兒子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獻之、孫統、李充、孫綽、謝安、支遁、太原王蘊、許詢、廣漢王彬之、高平郗曇、余姚令謝勝等“少長群賢”共41人[1]在會稽山陰集會,為蘭亭集會,是時有二十六人得詩三十七首[2],后輯為《蘭亭詩》。《蘭亭集序》為王羲之為《蘭亭詩》寫的序言來源qiwen.tv。

  王羲之以特選的鼠須筆和蠶繭紙,首先寫聚會盛況,描述環境——“茂林修竹、清流急湍”,“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之后筆鋒突變,格調轉為悲傷,寫人生短暫,然而他并不宣揚“人生無常”、“及時行樂”,而是斥了莊子的“一死生、齊彭殤”的論調。通篇語言流暢,不勉強藻飾、通俗自然,結合駢句、駢散,靈活自如,堪稱歷代名篇。

  《蘭亭集序》共計324字,凡是重復的字都各不相同,其中21個“之”字,各具風韻,皆無雷同來自qiwen.tv。王羲之酒醒之后,過幾天又把原文重寫了好多本,但終究沒有在蘭亭集會時所寫的好。

  作為書法作品,《蘭亭集序》歷來被認為是經典杰作,有“行書第一”之稱。其書法飄逸流暢,如行云流水而又筆力雄健。

  唐太宗得到真跡,即令虞世南、褚遂良、馮承素、歐陽詢等臨摹翻刻,分賜皇子、近臣,世稱“唐人摹本”。王書原本據傳已被唐太宗作為殉葬品,宋朝陸游在古詩《跋馮氏蘭亭》中因此感慨道:“繭紙藏昭陵,千載不復見。此本得其骨,殊勝蘭亭面。”但唐太宗昭陵曾于五代時被溫韜所盜,而被盜物品名單中并沒有《蘭亭集序》,因此一般相信《蘭亭集序》現存于唐高宗與武則天合葬的乾陵中。可能藏在  更為隱秘之處,溫韜形跡匆匆,并未發現真跡;有人說,《蘭亭序》在乾陵,唐高宗和武則天酷愛字畫,更何況,民間早有《蘭亭序》陪葬乾陵一說。乾陵尚未被  盜,一切只能成為霧花水月,相信有朝一日乾陵開啟,必將真相大白,一定水落石出今存的摹本以“神龍本”最為著名。該帖共28行,324字,章法、結構、筆法都頗得原本神韻,被認為是最好的摹本。

推薦閱讀:故宮里的三大未解之謎,困擾世人三百年,至今都未解開

  郭沫若根據1965年南京出土的《王興之夫婦墓志》、《謝鯤墓志》等墓志發表了《由王謝墓志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偽》一文,推論《蘭亭序》的文章和墨跡均是王羲之的第七代孫智永所依托,高二適則發表《駁議》反駁這種說法,于是雙方打起筆戰。1972年郭沫若在《文物》上發表《新疆出土的晉人寫本殘卷》,再次認定《蘭亭序帖》必然是偽跡原文www.qiwen.tv。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11420
本文標題:中國的十大未解之謎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