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存在“最小粒子”嗎?
在歷史上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人們曾經認為物質、時間、空間這些東西是可以無限分割的。《莊子·天下》中這樣說:“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用數學的語言來解釋這段話,意思就是你可以把1尺長的棍子進行無數次對半分割,第一次對半分割得數是0.5尺,第二次是0.25尺,第三次是0.125尺……這個過程可以無限地進行下去。公元前四世紀的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也認為,物質是連續的,人們可以將它無限地分割下去,我們永遠也得不到一個不可再分割的“最小顆粒”。
但很早就有人懷疑“物質可以無限分割”的觀念,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相信最小顆粒是存在的,他把這種粒子叫做“原子”。德謨克利特認為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是一種不可穿透、不可分割的實體,一切原子都有著相同的性質,只是在形狀、大小、重量、排列、位置上有所不同。萬物有生有滅,但組成它們的原子卻不會跟著毀滅,只會從死亡的物體轉移到新生的物體身上。后來科學家們的確發現了原子的存在,但它卻不是最小的粒子,它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質子和中子又由被膠子束縛著的夸克組成從目前的情況看,電子和夸克似乎都是最小的“基本粒子”。之所以說它們是基本粒子,是因為任何與這些粒子的結構相關的現象,在實驗中都沒有觀察到,它們像是一個不可再分的點,而不像質子、中子、原子核和原子那樣,有可測量的大小。
推薦閱讀:未解之謎 全球“寶藏尋蹤”大盤點(二)
粒子物理學家們建立了一個標準模型,來解釋目前已發現的所有粒子和它們之間的作用力。但并不像德謨克利特說的那樣,只存在“原子”這樣一種最小粒子,標準模型中包括了62種基本粒子,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剛剛被找到,這樣標準模型中所有粒子的存在都已得到了證明wVL。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11451
本文標題:現代科學七大未解之謎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本文標題:現代科學七大未解之謎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