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13號》是美國在1995年發行的一部關于登月的電影,當時以上映便引起了極大的轟動,至今已經上映了23年了,但是《阿波羅13號》依舊是人們心目中的經典著作,據說阿波羅13號還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被稱為是史上最強的一次太空營救奇 聞 網。
一、阿波羅13號

阿波羅13號(Apollo 13)是阿波羅計劃(Project Apollo)中的第三次載人登月任務。發射后兩天,服務艙的氧氣罐發生的爆炸嚴重損壞了航天器,使其大量損失氧氣和電力;三位宇航員使用航天器的登月艙作為太空中的救生艇。指令艙系統并沒有損壞,但是為了節省電力在返回地球大氣層之前都被關閉。三位宇航員在太空中經歷了缺少電力、正常溫度以及飲用水的問題,但仍然成功返回了地球。

同時在這部影片中也表現了美國宇航局當年在處理阿波羅13號危機的7天時間里在救援工程方面所做的海量工作,并將這一危機事件的應對提升到了接近“神話”的高度。阿波羅13號的安全返回被稱為是史上最強的一次太空營救q i - w e n c o m。但是關于美國阿波羅登月騙局事件依舊有著很多人在討論著。
二、阿波羅13號真實事故
那么,當年阿波羅13號的真實情況又是如何呢?
1、當時地面上到底發生了什么?

在從地球飛往月球的過程中,阿波羅飛船實際上是由3個(其實也可以說是4個)主要的部分組成的:粗短的阿波羅飛船指令倉是宇航員所在的艙段,柱狀的阿波羅服務艙里則主要用來安放飛船的電子和環境維持設備,另外還有外觀略顯笨拙的登月艙,而登月艙本身則也可以再分為兩個部分——上升段以及下降段。↓↓↓
阿波羅飛船使用一套復雜的電池以及三臺大型燃料電池為其所有設備提供電力供應,其中燃料電池會承擔飛行階段的大部分電力供應任務原文www.qiwen.tv。這種燃料電池的工作原理是將氫和氧進行反應,從而產生1.4kW的30V直流電,并在過程中產生少量水。這樣產生的電力將用于驅動飛船各大系統,而產生的水則將被用于飛船系統冷卻,以及宇航員的日常飲用,衛生用水,脫水的食物加水以及其他各種用途。
推薦閱讀:埃及金字塔內部照片曝光,內部結構完整存在熱異常

而盡可能攜帶大量氫氣和氧氣的效率最高的方式便是使它們處于液態的形式,因此在阿波羅飛船的服務艙內安裝有兩個大型的液態氫罐(每個內部裝有13公斤的液氫),另外還有兩個液態氧罐(每個內部裝有大約148公斤的液氧)www.qiwen.tv。之所以液氧的重量比液氫多出許多,是因為其密度相比液氫要高得多。
2、在太空中發生了什么?

類似液氧這類的液態冷凍液體在微重力環境下會傾向于“分層”,也就是說,在缺乏重力作用的情況下,它們會傾向于形成不同的分層并在其所處的空間內向周圍擴 散。而當這一空間就是液氧罐的內部體積的時候,這種分層效應就會讓測量液氧罐內部的液體量變得十分困難wfHj。
本文標題:史上最強的太空營救,阿波羅13號氧氣爆炸仍安全返回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