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捕獲的海怪照片與史前蛇頸龍(合成圖)
據臺灣新聞網報道,在1977年的4月25日,這一天日本漁船“瑞洋丸”號(ずいようまる,Zuiyo丸)在紐西蘭外海捕獲一只巨大的怪物尸體,長長的脖子和前所未見的骨骸構造讓大家驚呼連連,但船長為了不影響漁獲,不久后即下令船員把腐臭的尸體丟回海底。
推薦閱讀:古墓長明燈之謎“長明燈不熄,誰之杰作?”
但是在怪物的尸體被丟進海底前,船上的部長矢野道彥用相機拍下了怪物的身影,并留下一些尸體殘骸與測量紀錄帶回日本研究,結果在日本引起一波海怪熱潮直到現在,關于怪物的真實身份仍然眾說紛紜。
目前關于這頭怪物的說法主要集中在三種生物身上,一是史前蛇頸龍,一種是姥鯊,或者為某種神秘海怪。對于第一種說法,在創造研究社的資料中贊成尸體是蛇頸龍的科學家們,主要是從肉體蛋白質做為研究方向,他們認為雖然尸體的角質纖維和世界第二大鯊魚“姥鯊”相同,但是含量十分的少,所以跟姥鯊的關聯性應該不高。再者,CRS的資料指出,依據現場捕獲尸體漁民的說法,他們一致認為尸體只有上鰭沒有背鰭,所以科學家們認為可能性最大的是蛇頸龍。 但是對于第二種說法姥鯊則是支持的科學家占了多數,姥鯊是世界上的第二大鯊魚,體型可以達到10公尺以上,分部地區也很廣,而捕獲的怪物尸體是在新西蘭區域,這也是姥鯊的活動范圍之一。美國國家科學教育中心(NCSE)研究后發現蛇頸龍最少有13節頸椎,但怪物尸體只有6到7節的頸椎;蛇頸龍的胸骨大而扁,不太可能像原信照片中的尸體一樣可以彎曲;此外,根據之前發現的蛇頸龍化石顯示,蛇頸龍的上頜骨以及牙齒應該還保留著,但是姥鯊因為牙齒十分微小,常常會被忽略,而捕獲的怪物尸體上也只剩上頜骨沒有牙齒,加上其他總胺基酸,角質纖維等檢測結果,這份報告認為不可能是蛇頸龍,尸體是姥鯊的可能性最大。
除了上面兩種說法,仍然有一派的人相信捕獲的尸體是某種未知的海怪,因為怪物尸體仍有許多特點與鯊魚不同,例如肉的顏色,尸體沒有尿臭味,軟骨理應已經腐爛等等,因此堅信尸體應該是某種未知的謎樣生物qiwen.tv。
簡單來說,1977年日本漁船撈到“怪物”尸體的事件確實存在,而怪物的身份有三種說法,目前以姥鯊的說法最受多數人支持。事隔30幾年,當年帶回的殘骸已經進行化驗,得到前述的化驗結果,雖然仍有其他派別的說法,但始終沒有更有力的證據出現。
本文標題:探秘1977日本捕獲海怪之謎 史前生物幾率多大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