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孔林的“含淚碑”為什么會“哭”?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不解之迷  時間:2020-07-10 

  孔林,位于山東省曲阜市,它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始建于公元前478年,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家族墓地。孔林面積約200公頃,其圍墻周長達七公里,有墓葬一萬多座。林內古木參天,濃蔭蔽日,四季常青。與孔廟、孔府并稱曲阜“三孔”,舉世聞名。

  孔林內有一塊“含淚碑”,位于祭祀孔子的享殿后面,距孔子墓數十米。這塊碑很奇怪,每年農歷8月27日前后,也就是大祭孔子的時間,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也不管是早晨或者中午,在石碑的表面,總是濕漉漉地掛滿了一串串水珠,酷似一個極度傷心的人正在流淚。尤其在石碑中部豎刻“子貢手植楷”的碑文上,水珠最多;而“子貢”二字處,“淚流”又為最。人們都說那是孔子的忠實門徒子貢,為祭祀老師而暗暗涕泣呢!當然,這不過是人們的一種附會,但是令人費解的是,假如把碑上的水珠擦去,不消一會兒,串串水珠接著就又冒出來。再擦再冒,決不會擦干,你說怪也不怪?


 

  “含淚碑”為什么會“哭”?留待科學家或研究“三孔”的專家們去考證吧!關于此碑的來歷,倒是感人至深的。據歷史記載,子貢是孔子十大優秀學生之一。在孔廟大成殿威武的孔子塑像旁邊,12位配享的哲人,其中就有子貢。子貢又名端木賜,衛國人。當時,他雖然是富甲一方的巨商,但他敬仰孔子的道德、學問,棄商從學,拜孔子為師,很快成為孔門高徒。他有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曰:“學不厭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即圣矣。”由此觀之,子貢對孔子是極端崇拜的。

推薦閱讀:1934年暴雨后 村民發現了蘆葦塘里龍尸

  孔子去世后,正在外地經商的子貢,聞訊悲痛欲絕。他迅速趕來奔喪,據說眼睛都哭腫了。喪事完畢,眾弟子輪流為孔子守墓3年,期滿而去,唯子貢守墓6載。孔子墓西的“子貢廬墓處”三間古屋,就是守墓的地點。其間,子貢將南方稀有珍木楷樹,移植孔子墓旁,寄托對老師的一腔真情。楷樹,木質堅而韌,樹干挺而直,頂天立地,象征孔子為萬世師表,天下楷模。

  有一年夏天,楷樹突遭雷火,不幸死亡。清帝康熙得知此事,詔令重植楷樹一株,并立碑刻石紀念。說來也巧,石碑正好立在當年子貢揮淚植樹的原址。于是,“含淚碑”便成為孔林的一大奇景。


 

  孔林,位于山東省曲阜市,它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始建于公元前478年,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家族墓地。孔林面積約200公頃,其圍墻周長達七公里,有墓葬一萬多座。林內古木參天,濃蔭蔽日,四季常青。與孔廟、孔府并稱曲阜“三孔”,舉世聞名。

  孔林內有一塊“含淚碑”,位于祭祀孔子的享殿后面,距孔子墓數十米。這塊碑很奇怪,每年農歷8月27日前后,也就是大祭孔子的時間,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也不管是早晨或者中午,在石碑的表面,總是濕漉漉地掛滿了一串串水珠,酷似一個極度傷心的人正在流淚。尤其在石碑中部豎刻“子貢手植楷”的碑文上,水珠最多;而“子貢”二字處,“淚流”又為最。人們都說那是孔子的忠實門徒子貢,為祭祀老師而暗暗涕泣呢!當然,這不過是人們的一種附會,但是令人費解的是,假如把碑上的水珠擦去,不消一會兒,串串水珠接著就又冒出來。再擦再冒,決不會擦干,你說怪也不怪?


 

  “含淚碑”為什么會“哭”?留待科學家或研究“三孔”的專家們去考證吧!關于此碑的來歷,倒是感人至深的。據歷史記載,子貢是孔子十大優秀學生之一。在孔廟大成殿威武的孔子塑像旁邊,12位配享的哲人,其中就有子貢。子貢又名端木賜,衛國人。當時,他雖然是富甲一方的巨商,但他敬仰孔子的道德、學問,棄商從學,拜孔子為師,很快成為孔門高徒。他有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曰:“學不厭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即圣矣。”由此觀之,子貢對孔子是極端崇拜的。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11838
本文標題:曲阜孔林的“含淚碑”為什么會“哭”?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