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每個人都恐懼的事情,所以歷代人們大都追求長生不老,就是為了躲避死亡。科學家近日發現了一個特殊的基因,它可以預測人的死亡時間。真不知道對于人類來說,知道死亡時間是好事還是壞事?
意外發現基因變異
據英國媒體19日報道,美國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特別的基因,該基因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類的生物鐘,不僅影響心臟病、中風等急性病發病的時間,甚至能預測一個人最可能在一天中的什么時候死亡。該發現衍生自另一項關于老年人睡眠周期的研究。15年前,馬薩諸塞州波士頓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神經科的安德魯·利姆(AndrewLim)教授率科研小組研究65歲以上老人的睡眠問題,以及如何辨識帕金森氏癥和老年癡呆癥。
美國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特別的基因,該基因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類的生物鐘
在分析1200個樣本時,安德魯·利姆教授帶領的小組意外發現了睡眠規律和“第一周期”基因變異之間的關聯,該基因突變在人體生物鐘中起著主要作用。
影響個人覺醒模式
研究人員在名為“第一周期”的基因旁邊,發現了一個以腺嘌呤(A)或鳥嘌呤(G)為核基的分子。由于人類擁有兩組相對的DNA,因此存在三種核苷酸組合(四種核苷酸構建了DNA模塊):腺嘌呤與腺嘌呤組合(AA)、腺嘌呤與鳥嘌呤組合(AG)以及鳥嘌呤與鳥嘌呤組合(GG)。
種特別的基因類型幾乎影響每個人的睡覺和覺醒模式
一個人有36%的可能性是AA型,有16%的幾率是GG型,有48%的幾率是AG型。早上7時之前起床的人更容易有腺嘌呤(AA)核苷酸堿基,而愛睡懶覺的人則更易有鳥嘌呤(GG)核苷酸堿基,不早不晚的人則兼而有之(AG)。
波士頓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神經科主任克利福德·賽坡(CliffordSaper)博士在聲明中寫道:“這種特別的基因類型幾乎影響每個人的睡覺和覺醒模式,而且它擁有一種相當深遠的效果。擁有AA基因類型的人比擁有GG基因類型的人要早起大約1個小時,而AG類型的人醒來的時間幾乎正好就在中間。”
“不是日期而是時刻”此外,研究人員發現1200名參與實驗的老年人中,一些人的去世時間與這些核苷酸序列所準確預測的時間相差只有幾個小時。擁有AA和AG基因類型的人在上午11時之前去世,而擁有GG基因類型的人趨向于下午6時左右去世。克利福德·賽坡說:“因此真的有一種基因預測你去世的時間。不是日期,而是一天中的時刻。”
安德魯·利姆教授說,人體內部的生理時鐘管理人類生理和行為的多個層面,同時影響著急性病的發病時間。“一個簡單的基因突變會影響到諸如何時死亡這樣最基本的問題,這有點讓人毛骨悚然。”他還聲稱,17%的GG基因類型的人會比其他人晚死平均6個小時來自qiwen.tv。
克利福德·賽坡表示,這一無意中的發現證明了真的有預測人類死亡時間的基因存在,而且預測的準確度精確到了某一天中的幾點。據《大西洋月刊》報道,研究人員相信,或許是當死亡臨近的時候,人體會還原到一種更加自然的生理節律感應階段,而不是生活習慣所產生的循環。
研究人員表示,這有助于判斷患者服藥的最佳時機,也可讓醫院為患者的“危險期”作好準備。
真的有預測人類死亡時間的基因存在
推薦閱讀:聞名世界的8大洞穴秘境 去了小心回不來
基因因素只占30%
原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資深研究員杜靜表示,這種基因變異能夠決定人類死亡時間的說法太絕對。
杜靜表示,從遺傳學角度講,人類死亡中基因因素只占30%,還有70%是客觀因素決定的,包括環境、個人身體狀況等。比如人突然遇到車禍死亡,就完全是客觀因素造成的,而不是基因決定的奇_聞_網。
這些基因也可能跟死亡的某一個特定特質有一定聯系,但是不同疾病人群有不同特點,不能一概而論
杜靜說,像腺嘌呤或鳥嘌呤這樣的易感基因可以對人體遺傳研究和人類發病提供方向。這些基因也可能跟死亡的某一個特定特質有一定聯系,但是不同疾病人群有不同特點,不能一概而論。以腺嘌呤或鳥嘌呤為核基的分子能決定人類死亡時間的說法也太絕對了。如果有一天這個研究變為事實,你會不會去測一下自己會活到多少歲呢?人們雖然對死亡抱著強烈的好奇心,但是如果把死亡時間這么擺在眼前,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凡事總有兩面性,不過這也代表著科技的進步。
本文標題:不可思議 基因竟可預測人類死亡時間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