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靈性的動物,吃了會招惹災禍!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靈異事件  時間:2020-07-12 

經常告訴大家,不能吃狗肉、牛肉、貓、泥鰍、黃鱔,以及五大家族的肉食。很多人來問為什么,為了方便大家明白其中一些因緣,這里作簡要的說明,希望引以為戒,切實去做!切莫殘害這些生靈。當然,不是說其他肉類就可以隨意吃,能做到葷食不沾是最好的!

1:狗

狗一生忠實人類,在生的時候為人類看門護院,忠心耿耿,一生鞠躬盡瘁!再者,家里養的小狗,很多都是我們累世的親人、緣分,因為不舍我們,投胎為狗身來團聚,而如今的人類為了追求自己私欲,將其殺害食之,罪大惡極!狗的祖先很多都已經修成正果,功德圓滿。無論是道家楊戩的護法哮天犬還是佛家地藏王菩薩的坐騎地聽,都是狗的前身!因此無論是道家經典還是佛家典故,很多地方都有告誡不能吃狗肉,吃了會令道家的護法神乃至天尊都不親近此人,對修行極為有害!所以我們不能吃狗肉。殺狗吃狗肉都會折很大的福和壽、禍害隨身。

2:? 牛

牛的來頭更大,先從牛生前為人類犁田耕地來說,為人類造福,忠實誠懇!再加上牛身上有一股牛騷味,此味道是很多天神護法極為厭惡的,吃了牛肉這些護法根本不會近身。在道家牛是太上老君的坐騎,因此道家的護法也會遠離。如果你不是修行之人,吃了牛肉頂多因果受報。但是如果你是修行之人還明知故犯,天神是會嚴懲的!念誦經文都不會有任何功德。以吃食牛肉后的嘴巴來念經誦文,就如同張開血盆大口吐血于神靈!大家仔細想想,罪過多大。

3:? 泥鰍黃鱔

泥鰍和黃鱔原本是一家,黃鱔是龍的近親!很多龍的元身都是黃鱔修煉而來,再者,泥鰍、黃鱔、蛇都是龍的近親。黃鱔因為其“善”被任命為水中靈子,極具靈性。而泥鰍原本曾是惡仙,后因犯錯打落凡間,危害百姓,被神明點化!因此泥鰍黃鱔都不能吃,吃了此肉上香請神神不應,供神神不感。

4: 五大家族

所謂的五大家族,是指:狐仙(狐貍)、黃仙(黃鼠狼)、白仙(刺猬)、柳仙(蛇)和灰仙(老鼠)。

此五大家族就是我們所說的仙家們。這五大家族是非常有靈力且離眾生最近的。我們家里無論是誰,無論你有沒有道緣、佛緣或仙緣,身邊都有這五大家族或者是其中的一些,是我們身邊經常會接觸到的比較高靈性的眾生。現在很多人喜歡狐貍皮做衣服,喜歡吃蛇肉,這些都是特別容易得到報復和惡報的行為!這五大家族的元老級人物雖然已經功德圓滿,但是其屬下修煉尚淺的仙家都還沒有摒棄畜生道的一些習性,能不惹最好不要去惹,能不供奉最好不要供奉。不要去聽信他言,供養了對你有什么好處,好好依靠三寶,依規正修才是正道!當然,也不要殺害,殺害的果報立竿見影,遠在兒孫,近在己身!

5:貓

我們常說貓有九條命,的確是這么一個概念。貓是屬陰的,極具靈性,家中養貓可以減少很多鬼怪的侵擾,且貓是人間的正神護法,可以震攝老鼠。但是貓的怨氣、靈性都非常大,吃了貓肉會惹到世間的邪神!邪神若聞見誰身上有貓的味道都會緊跟其后,一直纏繞,運氣各方面都會有影響,再加上貓的怨氣大,勢必會影響到很多方面。一定要切記!

6: 龜

龜類是很有靈性的,它們有些均是修煉了數千年甚至更長時間,有些壽命極長,法力巨大,如果傷害了它們,就會傷及子孫運和自己的福壽。道教經典《太上感應篇》中明確指出:無故殺龜打蛇,上天都不能庇護。

注:? 天道承負不虛

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再次告訴我們,野生動物不可殺不可食!不要因為貪欲去獵殺、販賣、消費任何的野生動物,因為天道承負是真實不虛而又嚴厲殘酷的,你所作用給他人和自然的最終都會反作用回到施者身上。還有,狗、貓、馬、牛等,它們都是人類的朋友。古人說,不吃牛肉都是有功德的,不會得傳染病(瘟疫),因而何必因一時的貪欲而去造作罪孽呢?《太平經》說:“天乃好生不傷也,故稱君稱父也。地以好養萬物,故稱良臣稱母也。人者當用心仁,而愛育似天地,故稱仁也。此三者善也,故得共治萬物,為其師長也。”

基于對大自然的熱愛,對萬物生命的尊重,道教非常重視對物種的保護,希望建立一個萬物均安的世界。《太平經》中設想的太平盛世是:“風雨為其時節,萬物為其好茂,百姓為其無言,鳥獸行,為其安靜,是其效也。故治樂欲安國者,審其署置。夫天生萬物,各有材能,又實各有所宜,猶龍升于天,魚游于淵,此之謂也。”

與此相反,倘若人類一意孤行,好殺眾生,以致天怒神怨,劫難降臨,萬物皆亡,天地同毀。可見,在道教看來,對動物植物的保護,不僅僅是出于一種善良的理念,而是關系著天地生育、萬物共存的根本大計,對動物植物的無情殘害,歸根結底亦是對人類自身的傷害。一個唯有人類、沒有草木蟲獸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如果有,那就是“九幽地獄”——“縱橫數十萬里,其中冥冥,盡是罪人。”

本文以道家觀點敘述,不信者請繞道,祝各位福生無量,萬事大吉。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21174
本文標題:有靈性的動物,吃了會招惹災禍!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