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雜交鯨魚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神奇生物  時間:2021-05-22 

一位藝術家根據捕殺雜交鯨魚的因紐特獵人描繪,制作了這種雜交鯨魚的外形。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19日音訊,據美國生活科學網站報道,30年前,格陵蘭島一位以捕鯨為生的因紐特人射殺了3條古怪的鯨類動物,它們的前鰭像白鯨,尾巴卻像獨角鯨(也被稱為“海洋獨角獸”),其時他對這種古怪生物十分獵奇,便保留了其間一個頭骨,并將其懸掛在棚屋外。

幾年之后,一位科學家在該區域發現了這具頭骨,征得因紐特人贊同后,將頭骨帶到了丹麥天然歷史博物館進行研討,結果表明,這是一個獨特的鯨類生物樣本,它比白鯨和獨角鯨的頭骨更大,牙齒介乎兩者之間,因紐特人在接受采訪中描繪稱,這些海洋鯨類生物身體灰色,長著古怪的牙齒,乃至人們從船上就能調查到這些特征,其時研討人員以為,這種鯨魚或許是白鯨和獨角鯨的雜交子孫,但短少相關依據。

目前,科學家找到了相關依據,研討人員證實,這個頭骨確認屬于已知的僅有一種白鯨和獨角鯨雜交標本,但咱們僅有一個樣本,再未看過這樣的怪獸鯨魚。

一種雜交鯨魚

它具有白鯨頭骨的特征,但沒有典型雄性獨角鯨的長牙(實際是一顆牙齒),而且與獨角鯨徹底不同,它的下頜有牙齒,這些牙齒讓人聯想到白鯨牙齒,僅僅它們像鏟子相同向外突出,而白鯨的牙齒整齊地垂直生長。

由于只需要進行解剖學剖析,研討人員不或許證明這個頭骨確認來自一種雜交物種,他們在這種動物的牙齒上鉆孔并提取樣本,取得一個糟糕、退化的DNA樣本,但仍然可以進行DNA測序。

研討結果很明晰:這種動物是一頭雄性鯨魚,體內白鯨和獨角鯨的基因別離接近50%,這表明它是第一代雜交物種,為了找出哪個物種是它的親本,研討人員調查了這些動物的線粒體DNA。線粒體DNA是存在于動物細胞的“動力源”,它只沿著母系遺傳,雜交物種的線粒體DNA都是獨角鯨的,表明它的母親是獨角鯨,父親是白鯨。

接下來,研討人員從雜交鯨魚頭骨的膠原蛋白中提取碳和氮,他們研討了叫做核素的分子變異狀況,核素是由碳和氮構成,是由動物從飲食中攝入體內。核素可以顯現白鯨和獨角鯨天壤之別的模式,白鯨的捕獵深度大約海底500米,而獨角鯨的潛水活動深度則超過海底800米深。

這種雜交物種的獨特牙齒或許導致它選用不同于其父母的捕食戰略,但是,目前無法判斷它們是否可以繁衍子孫,它逝世時已是成年體,可是咱們對另外兩端雜交鯨魚的狀況了解甚少,據這位因紐特獵人描繪,一頭鯨魚被射殺沉入海底,另一頭鯨魚被帶回海岸,它的頭骨放置在海灘,最終被海浪沖走。

躲藏的雜交物種?

很難說上世紀80年代中期捕殺的鯨魚是僅有的雜交鯨魚物種,可是鯨魚雜交現象不太常見,一起,獨角鯨和白鯨的基因數據表明,這兩支物種在500萬年前就現已分解,而且至少在125萬年前的時間里沒有任何顯著的雜交現象。

但是,假如丹麥博物館擁有的是僅有雜交物種樣本,那將是一個十分幸運的,也許這項研討發布之后,咱們會聽到更多咱們不知道的雜交鯨魚物種目睹案例。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100950
本文標題:一種雜交鯨魚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