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特等獎獲得者為史蒂夫·馬蒂斯(Steve Mattheis),這張照片攝于美國懷俄明州提頓縣。圖中的烏林梟看似很大——它的翼展的確是北美貓頭鷹中最長的——但這主要是羽毛造成的錯覺,它的體重其實只有1公斤左右。
專業組冠軍作品為加里·薩姆(Gary R. Zahm)拍攝的黑頸長腳鷸。這些有著大長腿的鳥兒可以毫不費力地進入污水池等受人類影響的棲息地。它們喜歡待在淺而開闊、植被較少的水域中。受到天敵威脅時,有些成年黑頸長腳鷸會主動起飛、分散敵人的注意力,為同伴們創造逃跑的機會。
業余組冠軍作品為戴安娜·雷布曼(Diana Rebman)拍攝的長尾山雀。這種鳥兒廣泛分布于歐洲和亞洲,且數量正在不斷增長。它們采用合作撫養制,年輕的長尾山雀會幫助成鳥共同撫養雛鳥。
青年組冠軍作品為利倫·葛茨曼(Liron Gertsman)拍攝的繡眼藍翅鸚哥。這種體型嬌小的鸚鵡在南美十分常見。和許多種類的鸚鵡一樣,它們也有“舔食黏土”的習慣,也許是為了補充食物中缺乏的礦物質。
專業組優秀獎作品為唐納德·昆塔納(Donald Quintana)拍攝的紅翅黑鸝。如果你去過美國,也許會在沼澤附近見到這種鳥,或聽見它那怪異、刺耳的叫聲。雄性紅翅黑鸝會通過炫耀羽毛保護自己的領地、吸引異性,而且它們并不怕襲擊比自己體型大的鳥兒。
業余組優秀獎作品為斯科特·蘇里亞諾(Scott Suriano)拍攝的美洲木鴨。這種鳥兒長得有些奇怪,常見于森林中的水源附近。雌性美洲木鴨有時會把卵產在其它鳥兒的巢中。20世紀早期,這種鳥曾受到人類的嚴重威脅。后來多虧了《候鳥協議法案》的頒布,數量總算有所回升。
青年組優秀獎作品為利倫·葛茨曼拍攝的麂胸輝蜂鳥。這種蜂鳥原產于南美洲,通常上半身呈綠色,腹部呈肉桂色。人們對這種鳥類的覓食和繁殖方式了解得不多。但科學家有一次觀察到兩只麂胸輝蜂鳥在雨中打架,足足打了好幾個小時。
圖為另一張青年組優秀獎作品,同樣由利倫·葛茨曼拍攝。就在不久前,一段白頭雕將一頭死貓帶回巢中、供雛鳥享用的視頻讓全球網友膽戰心驚。而這張照片中,白頭雕利爪的殺傷力可謂展露無遺。
本文標題:“奇形怪狀”的鳥,是你沒見過的!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