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魚,生活在海洋中,是海洋中的魚類。大白鯊是個擅長偽裝的掠食者。大白鯊由于身體龐大,并不像其它鯊魚那么靈活。但大白鯊卻是絕佳的獵人,因為它總能出其不意。以前,大家都普遍認為鯊魚從不睡覺。據佛羅里達州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記載,白鰭鯊和虎鯊其實是睡覺的,它們是白天睡覺,晚上出來活動。大白鯊是日行性獵食者。 據報道,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鯊魚比人類認知得要聰明得多,這所大學魚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已經訓練澳大利亞幼虎鯊將爵士樂與食物獎勵聯系在一起。當鯊魚聽到爵士樂時,它們會前往喂食點覓食。
生物科學部門(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Sciences)的首席作者卡塔琳娜•維拉-普卡(Catarina Vila-Pouca)告訴記者:“人們通常低估了鯊魚的學習能力,大多數人認為鯊魚沒有頭腦,是一種憑借本能的魚類。然而,它們有大腦且明顯比我們想象的更聰明”。此前有一些報道稱,鯊魚能將聲音與食物聯系在一起。本周發表在《動物認知》(Animal Cognition)上的研究表明,鯊魚可以很快認識到這種聯系。
維拉-普卡(Vila-Pouca)說:“聲音對于水生動物來說非常重要,水下傳聲效果好,魚類利用它尋找食物和藏匿處,甚至用來交流”。
然而,鯊魚很難區分爵士樂和古典樂。魚類實驗室的負責人布朗(Culum Brown)副教授說:“很明顯,鯊魚知道它們必須在播放古典音樂時做些什么,但它們不知道必須去不同的地方。這項任務做起來更難,因為鯊魚要學習不同的音樂類型對應不同的地點。也許進行更多的訓練它們才會弄明白”。
魚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希望這項研究能揭示一些鯊魚的學習能力,進而幫助大眾轉變對鯊魚的看法。人類每年捕殺多達2.73億只鯊魚,許多物種瀕臨滅絕。去年發表在《海洋政策》(Marine Policy)上的一項研究表明,為了恢復鯊魚數量、修復海洋生態系統,全球鯊魚的總死亡率需大幅降低。
因為魚翅的價格不斷提高,吸引著各地漁民爭相在海中捕殺鯊魚,致使海中生態出現不平衡,部分鯊魚瀕危。由于鯊肉價值很低,因此魚翅漁業者在撲鯊后,僅割下鯊魚的鰭部分,便將鯊魚拋回海中以保持更多的空間存放價值更高的魚翅。這些鯊魚并不會立刻死亡,但會因失去游弋能力窒息而死,或者被其他鯊魚捕食。部分關注動物及生態團體大力宣傳請求大眾不要吃魚翅,主要原因不僅是捕殺魚翅的過程殘忍,更因為由此導致鯊魚總數大幅減少——50年來下降了80%。據估計,每年全球有1百萬條鯊魚被捕殺,魚翅的年產值達到12億美金。7成左右的魚翅被汞鉛污染,如果大量食用可能會對健康產生威脅。魚翅也并無特別的營養價值。事實上,因為工業廢水不斷地排入海洋,每年進入海洋環境的石油高達兩百萬噸以上,使得海水中重金屬含量較高,而鯊魚處于海洋食物鏈的頂端,吞食了其他魚類后,食物中的重金屬也隨之進入鯊魚體內,積累下來,因此鯊魚體內的重金屬的含量會越來越多。大量捕殺海洋生態系統金字塔頂端的鯊魚,會導致大量中小型魚類因失去天敵而數量暴增,從而嚴重打亂整個海洋生態平衡。
本文標題:鯊魚聽懂爵士樂?跟人類一樣聰明?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