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當一只昆蟲誤入到食蟲茅膏菜的黏性觸須上時,后者的葉子會卷成一種外胃式的樣子,并于中消化這些獵物。這不僅僅是一種條件反射,更是一種捕捉和吞噬活獵物的復雜化學系統。
當研究人員用制備的茉莉酮酸酯液體碰觸它們時,這些葉子也會發生卷曲。這表明卷曲反應不只是對接觸或運動的反射。死果蠅也不會引起其反射。然而,被壓碎的死果蠅會引起葉子卷曲——表明被吞噬的獵物產生的化學物質可能會引起茉莉酮酸酯的產生,葉子因此成為一個胃。
很多植物為抵御昆蟲咬嚙而產生茉莉酮酸酯。但食蟲植物并不是這種情況;以腐爛的水果和蔬菜為食的果蠅長有柔軟的口器,不會損害一棵結實的活體植物。研究人員懷疑,茅膏菜已經進化到擁有一個這樣的系統——為抵御捕食者而使自身變成捕食者。
據報道,近日科學家發現一種食肉植物可以從其鄰近的植物上“竊取”昆蟲獵物。這些植物是在日本種植的一種茅膏菜,覆蓋著敏感的“觸手”,捕捉靠近的蟲子。然后,植物會像許多食蟲植物一樣在等待下一頓“大餐”時慢慢地吸收死亡的昆蟲。
現在科學家們有史以來首次觀察到饑餓的植物吃著被周邊植物“引誘”的昆蟲,這表明一種單向關系,即食肉植物從非食肉植物中“偷走”授粉昆蟲。
這項研究發表在《Ecological Research》中,科學家仔細研究了這種食蟲植物的攝食習慣,以確定它們如何得到它們的食物。他們發現,由于花周圍的昆蟲活動高峰,靠近其他盛開的植物往往會讓它們有機會獲得更多的食物。
很明顯,食蟲植物不會伸出手來抓住昆蟲,而且它們一如既往地只依靠那些昆蟲來粘在它們的特殊結構上,但它們在開花植物附近生長存在一個明顯的好處。這些昆蟲獵物為茅膏菜提供了非常需要的營養物質,其是一種自養型植物。
當然,它允許鄰近的植物繼續繁殖,因為它們的花朵中增加的昆蟲活動基本上是免費“餐券”。這樣,茅膏菜“狩獵”技術的被動性確保它不會完全消滅當地重要昆蟲群體。
本文標題:茅膏菜:“餓了”,先“借取”鄰居的昆蟲來填飽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