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小強”,這么頑強的進化史,簡直可怕!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神奇生物  時間:2021-05-22 

        蟑螂與其他昆蟲的祖先最早是海底的海蝎、螃蟹等節肢動物進化而來,為腐食動物喜晝伏夜出,居住在洞穴內。經得起酷熱及嚴寒的考驗,至今分布仍相當廣泛。蟑螂是這個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蟲之一,曾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根據化石證據顯示,原始蟑螂約在4億年前的志留紀出現于地球上。我們發現的蟑螂的化石或者是從煤炭和琥珀中發現的蟑螂,與各家櫥柜中的并沒有多大的差別。億萬年來它的外貌并沒什么大的變化,但生命力和適應力卻越來越頑強,一直繁衍到今天,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個角落。值得一提的是,一只被摘頭的蟑螂可以存活9天,9天后死亡的原因則是過度饑餓。

        曾經有生物學家根據蟑螂的生態習性下了一個定論: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發生了全球核子大戰,在影響區內的所有生物包括人類和甚至魚類等都會消失殆盡,只有蟑螂會繼續它們的生活!這是因為通常情況下人類身體所能忍受的放射量為5rems,一旦總輻射量超過800rems則必死無疑。而德國小蠊可以忍受9000~105000rems,美洲大蠊則達到967500rems!(rems應是rem,表示輻射劑量。rem劑量當量 雷姆(rem) 希[沃特](Sv) 1Sv=100rem)所以即使有核子爆炸,蟑螂也可以幸存下來。美國政府用來消滅蟑螂一年的費用就達到15億美元,大約是用在防治艾滋病預算的兩倍。

     一個國際科研團隊最近報告說,遺傳信息顯示,2億多年以前,蟑螂的祖先生活在超級古陸——盤古大陸上,后來隨著大陸的分裂和漂移而分化出多個物種。

  這項研究由澳大利亞、日本和中國等國研究人員聯合開展,通過線粒體基因組全面追溯蟑螂的進化史。分析發現,大陸漂移導致的地理隔離對蟑螂的物種分化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但部分地區也存在蟑螂跨洋遷徙的現象。

   在板塊運動的作用下,地球表面的大陸經歷過多次分分合合,大約在3.35億年前合并形成盤古大陸,約1.75億年前開始重新分裂。科學家一般認為,盤古大陸的分裂和漂移使不同地區的生物走上不同進化道路,是影響陸生動植物物種分布的主要因素,但近年來也有一些分子生物學證據對此提出質疑。

  蟑螂歷史悠久、生命力頑強、分布廣泛,適合用于檢驗地理隔離對物種分化的影響。研究人員在英國《分子生物學與進化》雜志上報告說,他們從現有的數千個蟑螂物種中選擇了119個,比較它們的線粒體基因組,追溯進化歷程。

  分析顯示,現有各種蟑螂最近的共同祖先生活在約2.35億年前的三疊紀,當時盤古大陸尚未開始分裂,這一時間比迄今最早的化石證據要早9500萬年。此外,幾個主要分支的進化、分支之間的關系,都顯示了板塊運動導致地理隔離帶來的決定性影響。不過,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諸島、非洲大陸和馬達加斯加一帶也存在物種跨洋傳播,后者對一些出現得較晚的分支起了重要作用。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101211
本文標題:不愧是“小強”,這么頑強的進化史,簡直可怕!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