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石”千歲蘭可以活到1000多歲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神奇生物  時間:2021-05-22 

         千歲蘭,又稱為百歲葉、百歲蘭、千歲葉,是裸子植物門千歲蘭科的唯一種類。

       分布于安哥拉及非洲熱帶東南部,生于氣候炎熱和極為干旱的多石沙漠、枯竭的河床或沿海岸的沙漠上。千歲蘭的分布范圍極其狹窄,只有在非洲西南的狹長近海沙漠才能找到。它也是遠古時代留下來的一種植物“活化石”,非常珍貴。

      與在沙漠里把葉子縮小成針狀的其他植物不同,千歲 蘭的莖又粗又短,根又直又深。莖頇下凹,像個大“木盆”,“木 盆”兩邊卻各有一片又長又寬的帶狀葉片。葉片寬約30厘 米,長可達3米。由于沙石的磨損和干燥的氣候,葉片常 裂成許多細片,遠遠望去,整個千歲蘭就像一只趴在海灘 上的大章魚。
       千歲蘭是雌雄異株植物,開花時許多穗狀花序在莖頂部邊緣上生出。由于花序有鮮紅的苞片,因此頗為艷麗,為沙漠增添了異彩。 盡管千歲蘭生長在大雨十分罕見的環境中,但由于海洋性氣候的影響,沙漠上牛毛細雨經常光顧,因此沙漠上的千歲蘭不但旱不死,反而能長命千年,形成了世界上最為珍奇的植物景觀。

         非洲南部國家納米比亞以納米布沙漠為主。作為最偏遠和荒涼的地區,納米比亞的人口也僅比蒙古多一點,盡管它看起來沒那么貧瘠。

  納米比亞被稱為“骷髏海岸”,幾乎無人居住,但實際上卻是野生動物的天堂,這里的一些植物,比如奇異的千歲蘭,與地球上任何其他地方的東西都不一樣。

  在這里充分展示了物種對大自然的適應能力,好比Peringuey的蟒蛇,就會橫著穿過沙丘,它幾乎沒有接觸到沙子,因為沙子實在太熱了,以至于早期的歐洲探險者給這里取名為“地獄之門”。

       另一種當地的爬行動物,palmato壁虎,在每天早晨被露水浸濕的時候,會舔食自己超大的眼球。事實上,這里每年只有0.39英寸(9.9毫米)的降雨量,生命幾乎完全依賴骷髏海岸的霧氣生存。

  也許最奇怪,最像外星人的生物是一種植物,它看起來像一叢枯草。

  千歲蘭的名字來源于它的學名“Welwitschia mirabilis”,盡管有時在地方語中也被稱為“n’tumbo”(“鈍”指的是它粗笨的身材),onyanga(洋蔥),或者南非荷蘭語中的tweeblaarkanniedood(兩片不會死亡的葉子)。

  也許它最有趣的綽號是“活化石”,這可能是最合適的名字,因為一株千歲蘭的壽命可以超過1000年。

  千歲蘭這個沙漠居民的解剖結構甚至比它的外貌和長壽的習性都要奇怪。除了根和莖外,每一株千歲蘭都有兩片葉子永不脫落,并在其一生中不斷生長。

  更加奇特的是,千歲蘭是少數幾種具有性別的植物,雄性和雌性的的不同之處在于是否有圓錐狀的種子莢或是否產生花蜜。

  千歲蘭還有一個不太為人知的名字叫“沙漠中的章魚”。它只有兩片葉子,而不是八個觸手,但這兩片葉子經常被骷髏海岸的多風環境所撕碎。此外,由于千歲蘭樹干短小,葉子就會卷曲成一團,這就像一只章魚躺在海底一樣。

  千歲蘭的莖不是朝上生長的,通常它會長到一米多寬。這種矮矮的形狀有助于植物生長,即使地面溫度達到極端水平,它也能保持根系的涼爽。

  此外,“叢生”的葉子在莖和根部周圍會直接保持水分。千歲蘭因其蓬亂的外表才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生存的如此之好。

  千歲蘭植物是某種程度上的旅游景點,它們大多位于沙漠的洼地中,這是因為雨水落在沙漠地區形成的。最大的植物靠近納米比亞的其他景點,這是一個數百萬年前形成的10英里(16公里)寬的Messum火山坑。

  據報道,哪里有一些最大型的活千歲蘭,而小型千歲蘭則在Khorixas的前哨附近,Khorixas的旁邊是經過成巖過程轉化為石頭的石化森林。

  納米比亞的主要城市溫得和克在它的植物園里有千歲蘭的樣本,游客們也會在該國另一個主要城市斯瓦科普蒙德接觸到一些千歲蘭。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101218
本文標題:“活化石”千歲蘭可以活到1000多歲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