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看個節目,一種鼠類的窩被夜貓搞了,那只鼠因為帶不走自己的小孩,就把它們都吃了…解說是說她是希望吃了之后能再把它們生出來。
還有個美洲豹的紀錄片,一只公豹為讓母豹盡快發情,咬死了她的孩子,母豹也同樣在哀傷一段時間后吃了它,這是動物避免死亡幼崽落入食腐動物口中常用的辦法。可見動物是有感情的,只不過在缺乏埋葬手段的客觀條件下選擇了人類看來較極端的做法。
近日,研究者在意大利的Parco Faunistico di Piano dell‘Abatino動物保護區觀察通金獼猴的過程中,目睹了這一令人不適的場景。盡管并不確定這只母猴為何決定吃掉幼猴,但研究人員表示,這種同類相食行為可能是它與幼崽之間聯系的最終和最極端的表達。

科學家觀察到令人震驚的一幕,一只通金獼猴母親連續幾周攜帶著已經死亡的幼崽,之后竟然開始啃食幼猴已經干癟的尸體。
此前人們已經觀察到,通金獼猴(學名:Macaca tonkeana)往往會在幼崽死后的幾天時間里,會一直攜帶著幼崽的尸體。科學家認為這是一種表達哀痛的方式。然而,意大利這家動物保護區的研究者觀察到,這只剛剛成為母親不久的雌猴——被稱為Evalyne——攜帶死亡幼猴的時間長達數周,之后甚至吃下了已經干癟的幼猴尸體。

許多猴類都會表現出喪子的哀痛,比如這只在印度賈巴爾普爾的獼猴。
研究的第一作者阿里亞娜·德·馬可(Arianna De Marco)表示,最令人感到驚奇的一點是通金獼猴其實“是一個以植物為食的物種,從來不會吃肉”。
美國埃默里大學的靈長類動物學家弗蘭斯·德·瓦爾(Frans de Waal)并未參與此次研究,他說:“我們有其他的報告顯示,母猴會在很長時間里帶著死去的幼猴,直到尸體碎裂。”
“這種現象主要出現在猿類中,但猴類也有類似行為,比如獼猴,” 弗蘭斯·德·瓦爾補充道,“這里的新情況是同類相食。正常情況下,通金獼猴甚至都不會吃肉,因此這種行為出現的原因還很難解釋,或許是這只母猴有某種營養缺陷。”
據阿里亞娜·德·馬可介紹,這只被稱為Evalyne的母猴在分娩四天之后,便目睹了幼猴的死去,它開始在圍籠里凝視自己在門上的倒影,并尖叫不止——這是另一種此前沒有出現過的行為。
幼猴死亡之后,母猴還繼續帶著幼猴,并不斷給它梳理、舔舐。到第8天時,幼猴的尸體已經干癟,而它的頭在第14天時掉落下來。“我既感到好奇,同時又有一些感動,”德·馬可博士說道。
到了第三周,幼猴的身體開始碎裂,它的毛發也開始脫落,此時Evalyne開始吃起幼猴的尸骸。“很難對這種行為作出解釋,”德·馬可博士說,“從細心照顧的母性行為轉變成同類相食行為,這樣的過程令人不解。”
盡管研究者還不確定Evalyne古怪舉動的真正原因,但他們指出,這種同類相食行為可能是母猴對死去幼猴最后和最極端的感情表達。在發表于《靈長類》(Primates)期刊上的論文中,研究者寫道:“母猴與幼猴尸體之間逐漸從較強的情感聯系慢慢減弱,最終完全放棄了殘余的尸體。”
本文標題:震驚!通金獼猴啃食其子尸體!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