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電影《加勒比海盜》,這部電影的奇幻探險風格,令人印象深刻。而今天我們給大家的話題自然和海盜有關。 有時不得不欽佩大自然的神奇,它創造了萬物,也使萬物有不同的形態和生存方式;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是一種捕食的智慧。不同的生物都有自己的一套捕食技能,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種蜘蛛,它叫擬態蛛,又被稱為“海盜蜘蛛”。初聽的話,會對它這個外號感到很疑惑,但如果你真的見過它捕食,那你會覺得這樣形容它真的很符合。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它:
一種尚未定種的擬態蛛
一只蛛網上的角類肥蛛(學名:Larioniodes cornutus)
北京時間7月10日消息,盡管屬于結網蛛類,但擬態蛛科(Mimetidae)的物種并不會結網,而是演化出復雜的捕食策略,以其他結網蛛類為食。
結一張網,等待蒼蠅落網,然后用蛛絲把蒼蠅包裹起來,再慢慢享用。對于結網蛛類來說,這樣的捕食策略已經被證明非常有效,它們也因此成為動物界中最成功的類群之一。目前科學家已經發現了超過3000種結網蛛類,幾乎分布在世界各個角落。
結網是一項相當細致的工作。除了多種形式的蛛絲和黏液,蜘蛛還需要按順序進行精準的操作。但是,如果能侵入其他蜘蛛的地盤,以蛛網主人為食的話,又何必費心費力地結網呢?擬態蛛就是這么做的。
擬態蛛又被稱為“海盜蜘蛛”,它們的捕食策略在動物界中可謂登峰造極。雖然在解剖學上已經失去了結網的能力,但擬態蛛仍然可以產生蛛絲,用于制造卵囊和包裹獵物。相比其他結網蛛類,擬態蛛腹部噴絲頭上的噴絲套管數量要少得多。
在捕食過程中,擬態蛛先侵入其他蜘蛛的蛛網,然后輕輕地撥動蛛絲,引誘獵物蜘蛛前來。當獵物蜘蛛靠得足夠近的時候,擬態蛛就會迅速出擊。首先,它們會用兩只巨大的前足圈住倒霉的獵物蜘蛛。擬態蛛的步足上具有長短交錯的刺,圍攏起來時就像鳥籠一樣,使獵物蜘蛛無法脫身。接著,擬態蛛咬住獵物蜘蛛,用螯牙注入強力毒液,立刻使獵物失去運動能力。
這實在是非常高效的捕食技巧。“你會目不轉睛地觀看一只擬態蛛悄悄潛入其他蜘蛛的地盤,揮動第一對步足吸引獵物前來,”美國新罕布什爾大學的馬克·湯利(Mark Townley)說,“為了研究紡器,我們需要花費很多小時來喂養擬態蛛,但我從未對它們搜尋和攻擊獵物的場景感到厭煩。這樣的場景總是非常奇妙。它們可以非常精妙地運用第一對步足,非常輕柔地觸摸獵物,以至于沒有發生任何形式的反抗,甚至獵物似乎都完全沒有發覺。”
不過,我們目前還未完全了解擬態蛛捕食策略是如何奏效的。特別是,我們不清楚擬態蛛為什么要撥弄獵物蜘蛛的網。很久以來,科學家一直認為擬態蛛撥弄蛛絲是為了模仿落網昆蟲引起的振動,它們的拉丁學名“Mimetidae”——字面意思是“模仿者”——也由此而來。然而,并非所有的生物學家都認可這一觀點。
在另一只蜘蛛蛛網上的擬態蛛(Ero sp.)
一只擬態蛛(Ero sp.)的卵囊
“網中蜘蛛爬向擬態蛛的行為,與它們爬向真正獵物時的行為有很大不同,這兩種情況在蛛網上引起的振動也很不一樣,”加州州立大學貝克斯菲爾德分校的卡爾·克魯克(Carl Kloock)說道。他提出了另一個觀點。“在我看來,最可能的情況是,擬態蛛模擬的是相同蜘蛛物種入侵蛛網時產生的振動,也可能是不同物種的蜘蛛,”克魯克說,“占據蛛網的蜘蛛需要保衛自己的網不被其他蜘蛛奪走,后者可能是為了免除自己結網的辛勞,又或者只是單純想從網里奪取獵物。”
“這類相遇遵循著相當簡單的模式,兩只蜘蛛會互相發出信號,然后緩慢接近,通常體型較小的蜘蛛會投降并逃離蛛網,”克魯格補充道,“我認為擬態蛛所做的,基本上就是發出一個欺騙信號,將自己偽裝成體型較小卻拒絕離開的入侵者,吸引蛛網主人靠近,再靠近,直到進入攻擊范圍。”
然后就是擬態蛛毒液的問題。這種毒液已經演變到對其他蜘蛛有極高的毒性,甚至包括擬態蛛的同類,但對其他動物卻作用不大。“當另一只蜘蛛被咬時,它會馬上停止活動,而果蠅被咬后還能存活好幾分鐘,”美國德克薩斯A&M國際大學的丹尼爾·莫特(Daniel Mott)說,“它們的毒液似乎對其他蜘蛛特別有效。”
擬態蛛為什么,以及如何演化出這樣奇特的捕食策略呢?第一個問題是,獵物蜘蛛本身也是捕食者,具有螯牙和毒液。這意味著,它們比其他獵物,如甲蟲、蒼蠅等更加危險,數量也更少。
其次,擬態蛛屬于特化性的捕食者。盡管它們有時也會捕食其他獵物,但最主要的食物來源還是蜘蛛。相比之下,大多數結網蛛類是廣食性的捕食者,網里捕到什么就吃什么。
事實上,擬態蛛甚至不能在沒有蛛網的情況下捕食其他蜘蛛。“在實驗室里,如果你把一只結網蛛放到罐子里,使它不能結網,那擬態蛛就不會攻擊它,”德國漢堡大學的達尼洛·哈姆斯(Danilo Harms)說,“擬態蛛需要有張網才能捕捉其他蜘蛛。”
通過某種方式,擬態蛛的祖先不僅失去了結網的能力,而且變成了專注以其他蜘蛛為食的捕食者。哈姆斯表示,最可能的解釋是,這種行為起源于偷竊。擬態蛛的祖先一開始入侵其他蜘蛛的蛛網時,主要是為了偷取網中的獵物。這種行為被稱為“偷竊寄生現象”(kleptoparasitism)。
一些擬態蛛祖先可能將這種策略進行了升級,轉為以蛛網上的蜘蛛為捕獵對象。隨著時間推移,它們變得越來越“專業”,越來越善于捕捉其他蜘蛛:演化出了修長的前足、精妙的蛛絲撥弄技巧,以及專門對付蜘蛛的毒液。這種理論被稱為“偷竊寄生行為起源假說”。
一種孔蛛,學名為Portia schultzi
無論這種奇特行為的起源如何,擬態蛛都是非常成功的捕食者。科學家已經對超過160個擬態蛛物種進行了正式描述。除了南極洲,擬態蛛在其他大陸上都有分布。
“我們只研究了一小部分擬態蛛的生物學,但對于大部分物種,我們對它們的生活史和行為一無所知,”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古斯塔沃·霍米加(Gustavo Hormiga)說,“例如,我們對南美洲熱帶地區美麗、奇特的 Gelanor屬擬態蛛幾乎完全不了解。”
在 Gelanor屬物種中,雄性的觸肢——用來給雌性授精的特化足——長度相當于其軀體的兩倍,這使它們可以在較遠的距離為雌性授精。“對于其他種類的蜘蛛,交配需要雙方非常靠近,”霍米加說道。保持距離的交配是非常有用的預防措施,因為擬態蛛有很強的侵略性,并且具有致命的毒液,隨時準備捕食其他蜘蛛——包括自己的同類。
不過,擬態蛛也有溫柔的一面。在2016年發表于《支序分類學》(Cladistics)雜志的一篇論文中,霍米加和他的學生莉吉亞·貝納維茲(Ligia Benavides)描述了5個新的擬態蛛物種。他們還首次報道了雌性擬態蛛照顧幼體的行為。
在蛛形綱中,母親照顧幼蛛是相對普遍的現象。有些母蛛只是將食物吐出來喂給幼蛛,而另一些則達到了讓幼蛛以自己尸體為食的程度。不過,在擬態蛛中,科學家此前還從未發現過母親照顧幼體的行為。
“在野外,我們觀察了擬態蛛屬(Mimetus)、Anansi屬和突腹蛛屬(Ero)雌蛛照顧卵和幼體的行為。擬態蛛可以是很好的母親,”貝納維茲說,“在某些情況下,雌蛛會把卵平均放置在葉片背部的一張小網上。如果我移動了網,或者觸摸它,雌蛛就會把所有的卵或幼體快速收攏起來,弄成一個球,然后帶走以保護它們。”
模擬獵物以引誘其他蜘蛛的行為——被稱為“攻擊性擬態”——并不是擬態蛛獨有的。事實上,在蛛形綱中,這種行為至少有過另外兩次獨立演化的過程。
跳蛛科孔蛛屬(Portia)的物種同樣會模仿獵物,撥動其他蜘蛛的蛛網,引誘它們過來并加以捕食。與其他跳蛛一樣,孔蛛具有大大的眼睛,并且主要依靠視覺來尋找獵物。相比之下,擬態蛛似乎更多地依賴觸覺。在實驗室中,把眼睛蓋起來并不會影響它們對其他蜘蛛的攻擊。
擬態蛛和孔蛛在演化史上是相當晚出現的類群,而另一類同樣捕食其他蜘蛛的蜘蛛——古蛛科(Archaeidae)——則非常古老,甚至在有翅昆蟲出現之前就已存在。
古蛛在英文中被稱為“pelican spider”,意思是“鵜鶘蛛”,這源于它們具有像鵜鶘一樣延長的頭部和螯肢。它們會用一只螯肢刺入獵物體內,然后用另一只螯肢注入毒液。
古蛛一直是以其他蜘蛛為食,而擬態蛛則是由結網蜘蛛演化而來。1854年,古蛛第一次在琥珀化石中被發現,但直到1881年,人們才在馬達加斯加島發現了活體。
“所以,如果你比昆蟲還要古老,你會吃什么?很可能就是其他蜘蛛,”哈姆斯說,“這就是它們具有如此奇特形態的原因。”雖然看起來很奇怪,但對于這些蜘蛛來說,以其他蜘蛛近親為食不失為一種不錯的生存手段。
大自然的生存法則就是如此的神奇,所以這個世界誰都不會永遠是獵物,誰也不會永遠是獵人!
本文標題:有一種蜘蛛被稱為“海盜”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