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拔蚌是什么,盤點那些長相下流的生物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神奇生物  時間:2021-05-22 

有一些生物的長相比較奇特,比如說象拔蚌,這種生物是一種蚌殼類的生物,兩扇殼一樣大,薄且脆,前端有鋸齒、副殼、水管(也稱為觸須),最早是一種產自美國及加拿大地區,當初當地人并不會食用象拔蚌,因此當地的象拔蚌生長情況比較良好,后來亞洲的當地移民開始捕撈象拔蚌,導致這種生物的生存量急劇的減少,后來象拔蚌被引進到了我國的南海進行養殖,并且開始人工養殖,進行了產業型的養殖,象拔蚌開始走向人們的餐桌,但是由于這種生物的長相奇特,因此比較受歡迎,不過還有一些其他的生物,長相的奇特性完全不遜于象拔蚌,下面就帶大家來詳細的認識一下這些生物。

象拔蚌

認識象拔蚌

太平洋潛泥蛤是已知最大的鉆穴雙殼類海洋軟體動物,殼長約18-23厘米,水管可伸展1.3米,不能縮入殼內;體重連殼可達3.6千克。殼薄,兩側對稱相等,身體側扁,前后不等邊;殼體全由霰石所構成,具有很好的保護作用。無珍珠殼層;小月面與楯紋面發育不佳;殼頂不突出;內韌帶位於一個匙狀的著帶板上狀;閉殼肌為異柱型;在兩殼各有一個類似主齒的瘤狀突起;行掘穴生活的水管很發達。

象拔蚌是商業名稱,其種名太平洋潛泥蛤,是已知最大的鉆穴雙殼類,殼長約18-23厘米,水管可伸展1.3米,不能縮入殼內;體重連殼可達3.6千克。象拔蚌因其又大又多肉虹管被人們形象地稱為“象拔蚌”。是蛤屬的大型貝類。象拔蚌又稱海筍,屬于軟體動物門,是一種海產貝類,個體有大有小,棲息地因種類而異。通常其兩扇殼一樣大,薄且脆,前端有鋸齒、副殼、水管,這水管很像一條肥大粗壯的肉管子,當它尋覓食物時便伸展出來,形狀宛如象拔一般,故得象拔蚌之美名。

頭部不明顯,只保留有口,口內亦無口腔及齒舌。身體腹面有一側扁形如斧狀的足。外套膜發達呈兩片狀,由身體背部懸垂下來,并與內臟囊之間構成寬闊的外套腔,外套腔內有一對或兩對鰓,瓣鰓的主要功能是收集食物及氣體交換。鉸合齒少,有前、后閉殼肌各1個,兩者大小接近。鰓的構造復雜,鰓絲間和鰓瓣間有血管相連。外套膜通常有1-3個愈著點。在水流的出入孔處形成水管。其紅管肥碩多肉,是著名高檔經濟貝類。

象拔蚌

象拔蚌的繁殖

象拔蚌以海水中的單細胞藻類為食,也可濾食沉積物和有機碎屑。象拔蚌的主要敵害是蟹、海星、蝸牛及鰈魚等魚類,成貝棲居于海底,有較強的保護能力。

象拔蚌原產于加拿大和美國的北太平洋沿岸,山東省海洋水產研究所1998年引進種蚌,翌年取得了人工育苗成功,并于1999-2002年連續4年在遼寧、山東沿海的10多個單位進行了養殖。,到2003年,中國象拔蚌養殖技術已經成熟。

太平洋潛泥蛤雌雄異體,生殖系統結構簡單,僅有一對生殖腺,圍繞在腸道周圍。瓣鰓類具有獨立的、很短的生殖管,在靠近外腎孔處開口到出水腔中。不行交配,海產種類卵在海水中受精。水溫的改變,潮汐運動及異性生殖細胞的被排放都可以誘導排卵。受精卵經螺旋卵裂,發育成自由生活的擔輪幼蟲及面盤幼蟲。面盤幼蟲兩側對稱。殼與殼腺最初都是單個的背板,以后外套膜的生長由兩側向腹緣延伸,才形成兩枚殼。殼中央外套膜褶皺形成韌帶及絞合齒,面盤幼蟲經過一定時期的游泳取食之后,或經過很短時間突然脫去面盤,固著在適當的基底上變態成成體。

象拔蚌

象拔蚌的市場銷售情況

大連個別水產品批發市場有象拔蚌批發商,但走貨量不大,象拔蚌多賣入五星級酒店、日本料理店等。在大連市場銷售的象拔蚌有少部分是國產,但產地不固定,有時是大連,有時是山東或者其他地區。這主要是因為象拔蚌喜歡“移民”,今年它們會移動到大連海域,那么就會有大連產的象拔蚌出現在市場上,但明年它們就有可能流動到山東海域,那么市場上就會出現山東產的象拔蚌。雖然口感差別并不明顯,但銷售商更愿意給它們穿上“洋馬甲”出售。

認識其他一些長相下流的生物

有一些生物甚至比象拔蚌還要神奇,無論是從長相還是從其他方面來看,一點都不遜色,有的是和人體的器官比較接近,簡直是看的讓人臉紅,下面就帶大家來認識幾個象拔蚌。

象拔蚌

盲蛇

科學家在巴西亞馬遜河發現了一個新的盲蛇物種,類似人體某解剖物。盲蛇雖然看起來非常丑陋,但對科學家來說是一項激動人心的發現,他們認為該生物是蠑螈和青蛙的近親。這個新發現是不是唯一的動物,漂亮的毛,形狀像一個人的特殊附屬物。還有一種特殊類型的魚,這是一個在中國和日本的美味:單環刺螠 - 陰莖魚。

象拔蚌

單環刺螠

單環刺螠體型肥大,身體前端具一長吻用于覓食;極具彈性,可伸長至一米以上,利用其黏性黏著底部的小動物或有機顆粒,由于吻部在外覓食而容易被海鳥啄食,而再生性極強。棲息于泥灘的單環刺螠有很好的潛沙能力,身體能潛到40厘米以上。分布于俄羅斯、日本、朝鮮和我國渤海灣等,是我國北方沿海泥沙岸潮間帶下區及潮下帶淺水區底棲生物的常見種,不吸血。

象拔蚌

海椰子

海椰子亦稱復椰子、海底椰。是塞舌爾普拉蘭島及庫瑞島的一種特有棕櫚,樹高20~30米;樹葉呈扇形,寬2米,長可達7米,最大的葉子面積可達27平方米,活像大象的兩只大耳。由于整座樹龐大無比,所以也被稱為“樹中之象”。花著生于巨大的肉質穗狀花序上,雌雄異株。果實被一肉質而多纖維的外皮,里面堅果狀的部分通常2瓣,似兩個椰子,可食但商業價值不大。海椰子是已知最大的果,約需10年才成熟。海椰子可以在海上漂浮,但不能在海灘上生長,不能隨海水遠走他鄉中生長。因此海椰子只在塞舌爾生產。

象拔蚌

鮑魚

鮑魚,在現代漢語中有多種含義。最常用的是指一種原始的海洋貝類,屬于單殼軟體動物,其只有半面外殼,殼堅厚、扁而寬,鮑魚是中國傳統的名貴食材,位居四大海味之首。直至現今,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多次國宴及大型宴會中,鮑魚經常榜上有名,成為中國經典國宴菜之一。被人們稱為“海洋的耳朵”。和古代“用鹽腌制的魚”是兩種東西。

鮑魚的外套膜和貝殼的形狀一樣,整個覆蓋在身體背面,與其他螺類不同的是在鮑魚外套膜的右側有一條裂縫,這個裂縫的位置與貝殼邊緣的孔的位置相當,在裂縫的邊緣上生長著觸手。在鮑魚活動時,這些觸手便從殼孔伸出,司味覺的作用。外套膜邊緣有裂縫是原始的腹足類的特征,像縫螺、有名的紅翁戎和鑰孔螺都是這樣。

象拔蚌

嘴唇花

因形狀酷似性感誘人的嘴唇而得名“嘴唇花”。這種植物顏色鮮紅,造型奇特,讓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生長在中美洲和南美洲一些國家的熱帶雨林中。

形似嘴唇的紅色部分并非真正意義上的花瓣,而是花朵的苞片。這種植物顏色鮮紅,造型奇特。看似經過技術處理過的,然而,可以很確定地說它那誘人的嘴唇是天生的,而非經過技術處理的。花期12月至3月。

象拔蚌

裸男蘭

意大利紅門蘭,也稱裸男蘭、意大利男人蘭,為蘭科紅門蘭屬的一種,植株高20-50厘米,花頂生,為發白的粉紅色或紫色,花被片為頭盔狀,有暗色條紋,整朵花的造型就像一個戴著草帽的裸體男人。蒴果直立。花期為4-5月。

意大利紅門蘭是地生草本植物,植株高20-50厘米,基部具肉質的根狀莖。莖直立,圓柱形,靠近基部具1-3枚筒狀鞘,鞘之上具葉,葉基生,1-5枚,稍肥厚,基部收狹成鞘抱莖,葉片具有鮮明的波浪紋,葉面有時長有棕色斑點。還遺存有3或4片干枯的小葉鞘。

意大利紅門蘭是一種令人臉紅的花,讓很多網友看到后紛紛驚呼:“太有才了”!“這世界上竟然還有這種花”?“太長見識了”!“好神奇”!還有網友不能相信世界上有這種花,各種言論眾說紛紜。

在西方也有一種傳說,如果一個男人很花心,玩弄女性,不負責任,來世就會變成這種祼男花,出乖露丑,最后枯萎凋零。

象拔蚌

越南乳瓜

越南乳瓜是一種絲瓜蔓藤狀的“藝術作品”。它被塑造成女性乳房那樣的形狀,裝置于歌德咖啡館。該館是德國歌德學院的一部分,使用了硅和合成材料制作。并且,每一個“乳果實”的形體都是由手工精雕細琢完成。藝術家將藝術融入蔬果,并成功地完美結合。這是一種越南田園生活不會缺少的蔬果像越南咖啡一樣是越南一種休閑食品。阮氏懷詩的藝術主旨是要傳遞女性權利與力量的信息。在現代世界中,她采取了一種更為開放的視角。

象拔蚌視頻:

小編結語:象拔蚌目前在市場上的銷售情況非常的良好,許多人都在爭相購買這種高級海鮮食物,但是由于產量的限制,目前很多的象拔蚌依然需要依靠美國以及加拿大的進口,無形中抬高了象拔蚌的價格,但是對于這種食物的重視度,依然還是以亞洲人為主,西方人對這種食物并不是太感興趣,這也是象拔蚌被引進我國的原因。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101457
本文標題:象拔蚌是什么,盤點那些長相下流的生物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