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豬籠草,一種能夠吃老鼠的植物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神奇生物  時間:2021-05-22 

在電影《冰河世紀》里面,出現了一種植物差一點就將猛犸象給吞噬了,場景非常的神奇,因為我們知道的是,在現實生活中的植物是不能直接抓捕動物的,但是在地球上,確實有的植物能夠以動物為食,比如說神奇的巨型豬籠草,這就是一種能夠抓捕動物的植物,我們知道,豬籠草能夠以昆蟲為食,能夠很輕易的就抓捕到蚊子等小型的昆蟲,然后將其完全消化來為自身提供生長的營養,而巨型豬籠草是一種比豬籠草還要恐怖的植物,甚至能夠抓住像老鼠這樣的大型動物,試想一下,如果這種植物進化的話,那么其恐怖的能力將是非常可怕的,那么巨型豬籠草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植物呢,本文就為大家來介紹一下。

巨型豬籠草

巨型豬籠草

巨型豬籠草簡介

巨型豬籠草又叫阿滕伯勒豬籠草,是巴拉望省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海拔分布范圍為1600米至1726米。原僅發現于維多利亞山,之后在又在維多利亞高地最大的山峰Sagpaw山及相連的山脊上發現了阿滕伯勒豬籠草。其散布于高0.8至1.8米的灌木叢中。其與其他幾種豬籠草物種同域分布,但尚未發現它們之間的自然雜交種。

巨型豬籠草的形態特征

巨型豬籠草的直徑達到30厘米,足以吞噬嚙齒類動物。但通常情況下,豬籠草還是主要以昆蟲為食。目前,全世界共有大約600種不同類型的豬籠草,其中大多是在氮缺乏的環境下生長的。它們主要靠從腐爛的獵物尸體中獲取營養物質。巨型豬籠草為陸生草本或藤本植物。莖直徑可達3.5厘米,可高達1.5米,呈圓柱形。

巨型豬籠草的葉片無柄或具小葉柄。蓮座狀植株的葉片可長達30厘米,寬至10厘米,而攀緣莖的葉片可長達40厘米,寬至15厘米。葉片為橢圓形,葉尖為鈍尖,葉基漸狹,包住莖部周長的三分之二,下延2至3厘米。巨型豬籠草可產生非常巨大的捕蟲籠,有時甚至可以超過馬來王豬籠草(N. rajalh)捕蟲籠典型的尺寸。巨型豬籠草捕蟲籠的容積通常可超過1.5升,偶爾可超過2升。其下位籠很脆,為鐘形,可高達30厘米,寬至16厘米。籠蔓長30至40厘米,直徑為4至9毫米。籠蔓扁平,截面為扁圓形。阿滕伯勒豬籠草的上位籠與下位籠類似,但一般為漏斗形,可高達25厘米,寬至12厘米。

巨型豬籠草

巨型豬籠草是如何被發現的

科學界公認肉食植物大約經過了6個獨立階段的進化,并演變出許多品種,比如有的肉食植物有帶有黏液的葉片,而另外一些則會卷起葉片包裹獵物。在發現這種新型豬籠草后,探險小隊給它在位與巴拉望州立大學的植物標本室里做了標本,并以英國著名播音員和自然歷史學家大衛·安藤博羅夫的名字為其命名。豬籠草通常不是群居植物,麥克弗森希望能在維多利亞山更加偏僻,更難以攀登的地方能再次發現這種新型豬籠草。

發現這種新型豬籠草品種存在的傳言最早來自兩個基督教傳教士。早在2000年,這兩個傳教士就曾嘗試著去探測位于菲律賓巴拉望中部的維多利亞山頂峰,隨后他們聲稱發現了一種新型豬籠草品種。原文地址:http://www.ufo-1.cn/article/201605/1044.html

傳教士的話引起了自然探險家斯臺沃特·麥克弗森,英國植物學家阿拉斯弟爾·羅賓遜和菲律賓植物學家沃克爾·赫瑞奇的興趣。這三人都是豬籠草研究專家,曾為尋找豬籠草品種探訪過許多偏遠之地。在三個當地向導的帶領下,三人于2007年動身,開始了兩個月的旨在找尋新奇植物品種的維多利亞探險之旅。在維多利亞低地森林中,三人發現了大片科學家此前發現的豬籠草品種“Nepenthes hilippinensis”。

巨型豬籠草

巨型豬籠草中的最大種類

馬修·杰布和馬丁·奇克在1998年描述了菲律賓豬籠草,當時他們將其稱為“Nepenthes wilkiei”。杰布和奇克認為菲律賓豬籠草與婆羅洲的剛毛豬籠草、粗毛豬籠草和大型平庸豬籠草之間存在著近緣關系,且比與翼狀豬籠草的關系更近。

英國一個研究小組2007年阿拉斯泰爾·羅賓遜、斯圖爾特·麥克弗森、沃爾克·海因里希、安德烈·弗萊施曼等四位英國植物學家在菲律賓發現了一種巨大的肉食植物,這種植物屬于豬籠草的一個新品 視頻:菲律賓發現超大豬籠草可吞食老鼠 媒體來源:新浪播客 種,可以將老鼠這樣的嚙齒類動物整個吞食。  該研究小組用英國著名自然歷史學家戴維·艾登堡爵士的名字命名了這種肉食植物——Nepenthes attenboroughii。是菲律賓巴拉望島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是目前發現的豬籠草中最大的一種。

巨型豬籠草

巨型豬籠草與豬籠草

豬籠草為多年生藤本植物,莖木質或半木質,差不多3米多高,攀援于樹木或者沿地面而生。葉一般為長橢圓形,末端有籠蔓,以便于攀援。在籠蔓的末端會形成一個瓶狀或漏斗狀的捕蟲籠,并帶有籠蓋。豬籠草生長多年后才會開花,花一般為總狀花序,少數為圓錐花序,雌雄異株,花小而平淡,白天味道淡,略香;晚上味道濃烈,轉臭。其觀賞性無法與捕蟲籠相比。果為蒴果,成熟時開裂散出種子。

豬籠草的捕蟲籠由籠身,籠蓋組成。籠身具有籠口、唇、翼、消化腺、蠟質區等結構,籠蓋具有蜜腺、蓋龍骨等結構。此外,部分豬籠草的捕蟲籠還具有附屬物。籠蔓尾出現于籠身與籠蓋的銜接處。同時,同一種豬籠草的捕蟲籠會長出兩種不同形態的捕蟲籠。為此常會造成分類上的麻煩,使人誤以為是兩種不同的豬籠草。

大多數豬籠草生活的環境其濕度和溫度都較高,并具有明亮的散射光。一般為森林或灌木林的邊緣或空地上。少數物種,如蘋果豬籠草,其較喜生長于茂密陰暗的森林中。大部分物種適應了生長于類似草原物種的草類種群中。豬籠草生長在偏酸性且低營養的土壤中,通常為泥炭、白沙、砂巖或火山土壤。但也有例外,如馬來王豬籠草能在金屬元素含量較高的土壤中健康成長,白環豬籠草可以在沙灘的高潮線附近生長。部分豬籠草還會成為巖生植物生長于巖壁上。同時,如無刺豬籠草甚至可以不接觸土壤,而作為附生植物附生于樹木上。

巨型豬籠草

萊佛士豬籠草

萊佛士豬籠草是分布廣泛的低地豬籠草。在馬來半島東南部地區,特別是柔佛,和蘇門答臘西海岸因德拉普拉到巴勒斯都有分布。

萊佛士豬籠草一般生長在開闊的砂質濕地中。也曾在荒地森林、次生林、泥炭沼澤森林邊緣、正常森林和海邊的懸崖發現過萊佛士豬籠草。它通常可以生長在海拔1200m的地區,有時也會在海拔1500m的地方看到它。

萊佛士豬籠草是非常受歡迎的低地豬籠草,生活在一年大部分時間都炎熱潮濕的熱帶低地叢林中。但它也可以在晚上溫度較低且濕度也較低的中地地區生長。它可能是豬籠草收藏者見到的第一種相對耐寒的低地豬籠草。萊佛士豬籠草應該種植在陰涼的且有強烈散射光的環境中,或有明亮的人工照明的培養室里。澆水時應用軟水,最好為蒸餾水,以免鹽分積累。這不僅難看,也會損傷豬籠草的須根。不建議使用腰水的方法。使用潮濕,排水良好的介質較好。食蟲植物不需要喂食。豬籠草的消化酶沒有消化大型獵物的能力,消化不了的獵物會滋生細菌產生臭味,還會影響植株的健康。

巨型豬籠草

萊佛士豬籠草的巨型個體

巨型萊佛士豬籠草生長于婆羅洲西北海岸和古晉以西110km的士馬丹海濱小鎮。這種個體的原生地是一些植被茂密的森林。巨型豬籠草方方面面都比普通的萊佛士豬籠草要大。它的莖可攀至15m高的地方。葉片長度可為原來的2.5倍。下位籠可有35cm高,15cm寬,容積可達到1L。捕蟲籠的顏色多種多樣,從白底紅斑到深紫色都有。上位籠可能是全綠的或帶班的。它的花序也很巨大,可達1m。小花梗可達1.5cm,花帶有暗紅色的被片。

除了大小之外,巨型萊佛士豬籠草的葉片也與普通的不同,它的葉片帶有金屬的光澤。所以巨型萊佛士豬籠草不是因為環境的不同造成的,而是因為個體的差異。

由于原生地的破壞和盜采,包括萊佛士豬籠草在內的大多數的野生豬籠草都受到威脅。目前,萊佛士豬籠草列于CITES附錄II中,因此它的國際貿易受到了限制。如今市場上的萊佛士豬籠草都是通過組織培養、扦插、播種等方式得到的。

巨型豬籠草

愛德華豬籠草

愛德華豬籠草的模式標本于1858年由勞氏、弗雷德里克·威廉·伯比奇和斯賓塞·圣約翰在基納巴盧山收集。這個編號為Low s.n.的模式標本現在存放于英國皇家植物園。

在特魯斯馬迪山分布著大量的愛德華豬籠草。在1987年,這里的愛德華豬籠草被約翰內斯·馬拉維尼命名為N. edwardsiana subsp. macrophylla,被看作是愛德華豬籠草的一個亞種。10年后,馬修·杰布和馬丁·奇克則認為這其實是大葉豬籠草。后來的學者也同意這個觀點。

愛德華豬籠草很少被人種植,所以關于它的資料不多。一般來,是一種高山植物,所以想要種植它必須擁有一個高地環境。2004年,專業園藝家羅伯特·薩西羅托根據1996年至2001年的實驗,寫了一些關于高地豬籠草的總結。在所有的研究對象中,愛德華豬籠草最為難以種植。

巨型豬籠草視頻:

小編結語:地球還存在著許許多多的生物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巨型豬籠草的發現表明了植物界的神奇之處,一般很多人都無法想象植物能夠輕易的殺死動物,但是巨型豬籠草的發現卻刷新了我們對植物的認識。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101464
本文標題:巨型豬籠草,一種能夠吃老鼠的植物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