狽
誰都知道,狼的本性很兇殘,狽是狼的變種,與狼同屬一個類型,但生活習性又和狼不一樣來源www.qiwen.tv。
狽樣子像狼,但身量短小。長得璋頭鼠目沒有看場,既沒有鋒利的爪牙。也沒有什么進攻的本領,甚而連走路都很吃力,步履蹣跚。但它也并不是沒有可取之處,它個頭小,卻頭腦靈活。鬼點子極多,超過了以狡猾著稱的孤貍。它謀生的本領就是給兇猛的狼出鬼點子,獲取獵物后,分得點殘湯剩飯以度時日。
一天,一個農夫趕完集市后回家,遇到一只狼。狼緊緊跟著農夫。農夫情急之下,跑到野外的一大柴垛之上。這柴垛很高很大,農夫在上面,狼急得圍著柴垛轉,也爬不上去,拿農夫無辦法。一會兒狼離開了,農夫正待下來趕回家,只見狼又回來了,狼身上還托著一只像狼而又不是狼的小動物,那就是狽。
狽在狼的身上,看看農夫,又看看柴垛,就低頭對著狼耳語。一會兒它跳下狼身,狼又離開了。它遠遠地監督著農夫。農夫還未回過神來,只見那只狼帶著幾只狼回來了,在狽的指揮下,開始用嘴一根根叼走柴垛上的柴。柴堆越來越小,越來越矮,農夫離狼越來越近。農夫的求救聲,狼群的吼叫聲響成一片,驚動了柴垛的主人,也驚動了附近村子里的農民。大家就敲鑼打鼓紛紛趕來,點著火把,拿著扁擔,舉著鋤頭,準備和狼群決一死戰。狽見人們來勢兇猛,一聲令下“撤"跳到一只狼的背上,隨狼群逃跑了,農夫獲救了。
蠱
話說世上有一種人稱為“五毒俱全”。他們活在世上謀生的手段也很奇特,“養五毒”,吃人害人賺金銀,獲取財富。
這種人專門飼養毒蟲:如:毒蛇、蜈蚣、蝎子、螞蟥等等,逢端午節前后,這些毒蟲不在分類飼養。而是令它們集中在一起進行一年一度的“比武大會”,其實就是“比毒大會”。毒蟲在一起,你吃我,我咬你。我放毒,你放煙,你使槍,我放箭,最后大多數敗陣死去,只剩下幾種蟲占山為王,最后勝利成為蠱(毒蟲之王)。
這種蠱是百毒之蟲,且會變化形狀,還長了翅膀,外出執行主人的任務時,通常變成大飛蛾的形狀(比一般飛蛾大許多)。中間部分像個大碗鼓鼓的,毛茸茸的很可怕。而且專門夜間飛出,專吃小孩的眼睛。若吃了小男孩的眼睛,它飛回后就能拉金子,吃了小女孩的眼睛就拉銀子。而被蠱吃過的小兒郎小姑娘們的眼睛,就瞎掉。
所以罵人眼睛瞎了就說眼睛被蠱吃了。在我們農村一見到家中飛進大飛蛾都要用掃把打。傳說這樣打蠱幻化的大飛蛾,就厭惡掉了(成不了氣候吃不了人了)。傳說中養蠱的人因為太缺德,哪怕發了財,生下的孩子都是怪胎,其下場都是斷子絕孫。必須指出一般飛蛾翅膀上的毛毛有毒,眼睛最怕這種毒。毛毛飛進眼睛,眼睛就會發炎、腫痛,甚至變成瞎子。
九頭鳥
很久以前,有一家人父親早死,丟下九個孤兒和一個寡母艱難度日。這個寡婦好容易把九個兒子拉扯大,但一娘養九子,九子不像娘。九子尤其對娘不孝順,兄弟之間各自心懷鬼胎,輕則惡語相向,動則打架,一個家鬧得烏煙瘴氣,把老娘活活氣死。
上天為了懲治這弟兄九人,就把兄弟九人變成一只鳥,一個鳥的身子、九個人變成九個鳥頭,九個鳥頭卻只長在一個鳥身子上。這只鳥名叫九頭鳥。九個鳥頭,有九個腦筋,怎么也想不到一處。這個鳥頭要朝東飛,那個鳥頭卻想朝南,另外的卻想朝西、朝北。鳥頭之間,互不服氣,互相指責,挖苦、打擊、叫罵,而身子才一個,鳥頭卻分別掙扎著想飛向四面八方。他們互不讓步,于是乎身子也經常隨著鳥頭的掙扎而撕裂、滴血。傳說九頭鳥叫聲凄慘,因為它總是處于受傷狀態。它飛過處,血滴到哪家房上,哪家人就走霉氣,輕則生病,重則會死人。上天如此懲治九頭鳥,但也給九頭鳥一條出路。
哪天九頭鳥的九個頭團結得像一個頭,只有一個腦筋,統一步調、統一行動,心朝一處想,勁朝一處使,那九頭就會變成一個頭,上天的懲罰就到了頭,使它變成一般的鳥兒。在天上自由飛翔,也不在危害人類。
捧月烏騅
明代黔國公沐英,曾在昆明贈送給某撫軍一匹純黑色而腳有白毛的好馬,此馬名捧月烏騅。
推薦閱讀:海洋未知奇異生物,一個比一個嚇人,海洋面紗什么時候掀開
撫軍接收以后,把捧月烏騅飼養在一般馬群之中。捧月烏騅終日不食,日漸消瘦。一位識馬的騎士對撫軍說:“真正的駿馬要每日馳騁才不會生病。這正如有才能的人,要派上用場才能顯示出他的才能。”撫軍聽后恍然領悟,同意將馬放出去試一試。
誰知,這馬放出去后就像一匹野馬,誰也控制不了它。幸好有這位識馬騎士在,只見他縱身上馬,迅速抓住馬耳,另一手輕摳馬眼,捧月烏雅立即安靜下來。騎士給馬加上籠頭和鞍子,裝備完畢后,又翻身上馬,騎著就跑。由于馬跑得飛快,騎士根本看不清路邊景物,只聽得見耳旁的風聲。大約過了一個時辰,這馬已經跑了一百多里,騎士又騎馬返回原地。
本文標題:奇異生物傳說!狼狽、九頭鳥、蠱蟲、烏騅馬、何首烏!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