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是當今人人都喜歡吃的菌類食物,但是卻有很多因誤食而中毒的人,其中中毒死亡的人也有很多。毒蘑菇是用銀針都測不出來的,毒蘑菇的毒性可不比一般的毒藥差。跟小遍一起來看看市面上最常見的五種致命蘑菇。
1、白毒鵝膏菌(最毒蘑菇)
這種毒蘑菇子實體中等大,純白色。菌蓋初期卵圓形,開傘後近平展,直徑7-12cm,表面光滑 。菌肉白色。菌褶離生,梢密,不等長。菌柄細長圓柱形,長9-12cm,粗2-2.5cm,基部膨大呈球形,內部實心或松軟,菌托肥厚近苞狀或淺杯狀,菌環生柄之上部。夏秋季分散生長在林地上。
毒蘑菇分布于中國河北、吉林、遼寧沈陽、江蘇、福建、安徽、陜西、甘肅、湖北、湖南、山西、廣西、廣東、四川、云南、西藏等地。此蘑菇極毒。毒素為毒肽和毒傘肽。中毒癥狀主要以肝損害型為主,死亡率很高。
2、白黃粘蓋牛肝菌
這種菌類毒蘑菇個子實體較小。菌蓋直徑1.5-9cm,半球形,表面粘,白色,淡白色或帶黃褐色,老后呈紅褐色,幼時邊緣有殘留菌幕。菌肉白色,后漸變淡黃色。菌管直生或彎生,白色。管口小,近圓形。每毫米3-4個,有腺眼。柄長4-6cm,粗0.8-1.5cm,柱形,基部稍膨大,內實,初白色,后與菌蓋同色,有腺眼。
這種毒蘑菇分布于我國遼寧、吉林、云南、香港、遼寧、陜西、西藏、四川、廣東等地。食后往往引起腹瀉,但經浸泡、煮沸淘洗后可食用。屬外生菌根菌,與松等形成菌根。
3、半卵形斑褶菇
半卵形斑褶菇,又稱“致幻毒蘑菇”,因其子實體具有毒性、人類食用中毒后可引起幻覺反應而得名。分布于我國臺灣、陜西、新疆等地,青藏高原尤為多見。形態特征:子實體一般中等。菌蓋直徑一般4cm,有時可達半卵形斑褶菇8cm,近圓錐形、鐘形至半球形,頂部有的略帶土黃色,光滑而粘,有時龜裂。菌肉污白色。
推薦閱讀:深海十大最丑陋生物,吞噬鰻外形似剪刀最奇特動物
分布於臺灣、甘肅、陜西、新疆、青海、西藏、四川等地區,多見於高山牧場。此種在青藏高原的松潘地區草地多見,而在內蒙草原卻未發現。此菌有毒,中毒後可引起幻覺反應
4、臭黃菇
臭黃菇又稱雞屎菌(廣西)、油辣菇(四川)、黃辣子、牛犢菌(廣西)、牛馬菇(福建)。子實體中等大。菌蓋土黃至淺黃褐色,表面粘至粘滑,邊緣有小疣組成的明顯的粗條棱。
本文標題:國內常見五種致命毒蘑菇,碰到趕緊遠離/教您如何鑒定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