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搖籃,在幾億年前的海洋之中,出現了一種長相奇怪的生物——怪誕蟲,由于外形奇特還在科學家之中鬧了一點笑話,由于背上有7對長刺,科學家一度以為那是怪誕蟲的腳,關于跟多怪誕蟲的信息,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怪誕蟲外形特征
怪誕蟲與歐巴賓海蝎一樣,生活于大約5.3億年前的海洋之中,最早發現于加拿大,是寒武紀最著名的動物。頭很小,軀干背側具有7對斜向上生長的強壯的長刺。
怪誕蟲長約1厘米,曾經是這個星球上數量最為龐大的動物,也是那個時期最奇怪的生物之一,通過對化石的觀察可以發現一個巨大的球狀頭,還有一條長尾,但史密斯博士和他的同事們則推翻了這種理論,其研究結果已經發表在了《自然》雜志上:
他們發現“球狀頭”實際上是腸道內被擠出的內臟,最終也一同形成了化石。
過去連怪誕蟲的頭部和尾部、背部和腹部也分不清,新觀點終于“顛覆”了傳統的理論。
史密斯博士的團隊在化石的另一端發現了一對單眼和牙齒,據此推翻了原來的理論。
史密斯博士說:“當我們把化石放在顯微鏡下發現在其頭部不僅可以看到眼睛,還能看到怪誕蟲正在咧著嘴笑。”
他說這個發現有助于寒武紀原始生物的研究,節肢動物進化的未解之迷可能由此解開。
怪誕蟲雖然有一對單眼,但估計只能感光,視覺非常差。
環狀分布的帶刺牙齒有助于進食浮游生物。
怪誕蟲名字來歷
這個名字的詞源是“離奇的白日夢”。由于最初的化石保存不好,當英國古生物學家莫瑞斯1977年看到它身體上規則分布的兩排刺時,誤當成了用來走路的腿,而把本用來走路的腿誤作裝飾品。他認為這樣的奇幻生物“只有做夢才能夢到”,所以命名為怪誕蟲q i - w e n c o m。但是對于科學家來說,搞清楚它到底長得什么樣卻真的是一場噩夢。
怪誕蟲身世揭秘
根據《自然》雜志網絡版的率先報道,一份對“怪誕蟲”腳爪的研究顯示,它與現代的天鵝絨蟲(VelvetWorms,生活在熱帶雨林中)有些“親戚關系”。
有爪動物類門非常奇特。該門類包括大約180種生物,這些生物專門捕食昆蟲等小型生物,所用的方法通常是向這些小型生物噴射黏液。部分物種因能產生活體后代而出名。
它們與怪誕蟲的關聯有助于厘清有爪動物與節肢動物之間的關系,后者包括昆蟲綱、甲殼綱動物和蛛形綱動物奇+聞+網。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英國劍橋大學的馬丁·史密斯教授表示:“怪誕蟲特有的腳爪是一項十分確鑿的證據,有助于解決進化生物學里一個長久以來的激烈爭議。”
論文的聯合作者哈維爾·奧特加-赫爾南德斯則表示:“我們的結果顯示,節肢類動物實際上更接近水熊蟲或緩步動物,后者包括耐寒的微生物,它們最有名的特性就是能夠在真空和零下氣溫的環境中生存——因此天鵝蠕蟲只算是怪誕蟲的遠房表親。”
研究人員發現,怪誕蟲的脊柱由嵌套外皮(這種材料類似于指甲中的角質層)構成,有點像俄羅斯套娃的感覺。這種奇特的構造也存在于天鵝蠕蟲的口腔部分。
推薦閱讀:史上人類竟會使用天然"阿司匹林"
大自然已經多次利用這種進化技巧。昆蟲、甲殼綱動物和蛛形綱動物等節肢類動物的顎部都是由腿部進化而成,昆蟲和鳥類的翅膀也是如此。
“我們通常認為,現代動物類群全部都是在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期間形成的,”史密斯博士說,“不過進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現代的復雜身體結構是一步一步形成的,每次只會生成一種特征。通過破譯怪誕蟲等過渡性物種的化石,我們便可確定不同的動物類群是如何形成現代的身體結構的。”
曾先后出任史密斯森學會會長、美國地質調查局局長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長的查爾斯·都利特·沃爾科特在1909年發現伯吉斯頁巖化石群時,將怪誕蟲誤認為環節動物,也就是現代蚯蚓和水蛭的表親,并為其命名為“稀毛加拿大蠕蟲”。
不過,在于60多年后重新審視這些古生物化石的研究人員看來,這種結論恐怕并不正確。
這種身長3.5厘米(合1.5英寸)的可行走蠕蟲有7對刺狀的腳爪,在背上有一排柔軟的觸角,灰色的頭部則無任何明顯特征,它顯然是它所生存的那個年代里最常見的物種之一。加拿大、中國以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都發現了相應的例子。
不過這種觀點在1991年遭到了推翻。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拉斯·拉姆斯科爾德及其同事意識到,這些觸角實際上是它的腿,而所謂的頭部實際上是它的尾部。
本文標題:怪誕蟲外形特征 怪誕蟲名字來歷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