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1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研究人員稱,一道國際象棋難題或能幫助科學家確定量子理論是否能解釋人類意識。
這道由牛津大學教授羅杰·潘洛斯爵士(Sir Roger Penrose)發明的難題證明,計算機永遠無法與人類思維相媲美,因為人腦展現出了量子效應。也就是說,人腦不像計算機一樣遵循物質的基本規則,而是會為意識和直覺留出空間。
潘洛斯爵士專門成立了潘洛斯研究所,邀請解密愛好者們前來挑戰這一難題,從而測試自己的理論。潘洛斯認為,人腦利用了量子力學機制,因此比現有的任何機器都要卓越。這一極富爭議性的理論認為,正是量子效應賦予了人類產生“直覺”的能力。
不過,量子計算機未來或許也能實現這一點。1996年,IBM研發的“深藍”計算機打敗了當時最出色的國際象棋大師加里·卡斯帕羅夫。自從人類敗于機器之手,就一直有傳言稱人類智力正在逐漸衰退。潘洛斯爵士的合作伙伴詹姆斯·泰格近日表示:“我們正在對這一言論發起挑戰,要證實事實并非如此。”
潘洛斯發明的象棋難題已經駁倒了技術先進的Fritz計算機。Fritz計算機預測黑方會贏,因為剩余棋子更多。然而,當“兵”來到棋盤最后一行時,便可“升變”成任何棋子。事實上,白方可以逼和黑方,如果黑方一招不慎,甚至可能敗給白方。但機器無法預測這一結果,認為白方已經束手無策。因為接下來的選擇組合實在太多,超出了計算機的分析能力。
泰格指出:“大多數人只需看一眼就立即明白了,而計算機需要進行大量計算,還是搞不清形勢。”提到潘洛斯研究所,他表示:“我們正在研究人腦的運作方式與計算機有何不同,我想這可以使人類和計算機更好地合作。”泰格也承認,我們可以重新編寫計算機程序,讓它看出棋盤格局其實是“逼和”局面,但有意思的是,計算機無法僅靠計算做到這一點。(葉子)
圖1:你知道圖中的白方如何才能逼和黑方、甚至打敗黑方嗎?牛津大學教授羅杰·潘洛斯爵士(Sir Roger Penrose)發明了這道象棋難題,希望通過它來確定量子理論是否能解釋人類意識。
圖2:圖為象棋計算機試圖解開這道難題時程序“崩潰”的截圖。因為接下來的選擇組合實在太多,遠遠超出了計算機的分析能力。
圖3:這道難題由牛津大學教授羅杰·潘洛斯爵士發明。圖為2000年,潘洛斯爵士接受英國女王頒發的功績勛章(Order of Merit)。1988年,他因為對黑洞奇點的研究與史蒂芬·霍金共獲沃爾夫獎。
本文標題:科學家發明國際象棋難題難倒計算機:人腦具有量子效應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