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點科學公眾號
當全中國都將目光投射到北京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時,遠在太平洋西部馬里亞納海溝(已知地球最深處)的中國科考船“探索一號”,悄悄破了兩項世界紀錄!

沒錯,就是這艘船。
很多人對它并不陌生,去年,這艘科考船的“處女航”,完成了我國第一次萬米級深淵科考,突破了我國海洋科技界萬米深海的禁區。

這艘我國自主研制的無人潛水器最大潛深達10767米,這創造了我國無人潛水器的最大下潛及作業深度紀錄,也使我國成為繼日、美兩國之后第三個擁有研制萬米級無人潛水器能力的國家。
當然,這些都是2016年的成績,就此翻篇。
2017年新紀錄
今年1月15日,“探索一號”科學考察船從三亞啟航,中國科學院深淵科考隊再次出航!
如今,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我們迎來了兩項新的世界紀錄。
一個是,我國成功獲取萬米級海洋地震剖面數據,這在世界上是第一次。


萬米級海洋地震剖面數據
現在我們來分別看看這兩項世界紀錄意味著什么。
首先是萬米級海洋地震剖面數據。完成這一壯舉的是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自主研發的萬米級海底地震儀。
那么,海底地震儀所探測來的數據有啥用?還記得2004年的印尼海嘯嗎?當時印度洋海底發生地震,震級高達9.3級,造成20多萬人死亡。如果能對海底有更多的了解,就可以少一些這樣的災難。
在專家眼中,海底地震儀探測到的數據極為珍貴。海底地震儀是海洋地球科學探測的一種重要設備,通過記錄海底地震波動信號,對海底地層進行地震波成像,為認識海底地球內部結構提供依據。
事實上,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自“九五”期間開始,經過近20年努力,成功研發萬米級海底地震儀。我國也成為繼日本之后第二個具有自主研發萬米級海底地震儀能力的國家。
小編還記得,去年7月30日凌晨,探索一號“處女航時所布放的5臺海底地震儀,就成功記錄了當天05:18發生在馬里亞納海溝的7.7級天然地震。震中距約970 km。(厲害吧,真的能測到地震)

水下滑翔機下潛6329米
另一個數據是6329米,刷新了水下滑翔機領域的世界紀錄。創造這一紀錄的是由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自主研發的“海翼”號水下滑翔機,這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水下觀測平臺。
什么是水下滑翔機?
這是一種通過調節自身浮力和姿態,實現在水中滑行并收集水體信息的新型水下機器人,具有低功耗高靜音的特點,可對特定海域進行高精度大范圍的水體觀測,能有效提高海洋環境的空間和時間測量密度,是現有水下觀測手段的有效補充。

小編拿到了一組數據,“海翼”號此次搭乘“探索一號”科學考察船,歷時4天進行了12次下潛工作,累計工作87個小時,總航程超過130公里,突破之前由美國科學家創下的水下滑翔機最大下潛深度6000米的世界紀錄。
世界紀錄如何打破?先定一個“小”目標
事實上,這項世界紀錄“6329米”的突破還頗為曲折。
根據小編的了解,在航次的前半段實驗中,“海翼”號經過6次的下潛,歷經了44.5個小時,在深度上達到了6082米,水平航行距離達到了67公里——這已經打破了世界紀錄。實驗過程中,“海翼”號狀態良好,并顯示出了在復雜海流及惡劣海況下良好的航向保持和數據交互能力。
中科院科考隊員將“海翼”號回收后,滑翔機團隊對設備進行了全面的檢查。在確認“海翼”號狀態正常的前提下,科考隊制訂了再進行兩次超越6200米深度的試驗,并“突破世界紀錄5%”的目標,即下潛目標深度設定為6300米,進一步檢驗“海翼”號的運行性能。
然而,在后半段的科考航次過程中,海況十分惡劣,平均涌浪高度接近3米。
滑翔機團隊再一次對設備進行了全面檢測。在惡劣的海況下,“海翼”號的布放和回收都是一種挑戰。此次布放中,“海翼”號在“探索一號”的螺旋槳附近做了一個漂亮的回旋后,瀟灑的駛離母船,如同游子遠行前的告別。
之后便是漫長的等待。
從理論上來說,等待的過程中并不需要研發人員再去做些什么,但實際上,他們也沒有離開監控站,確認通訊設備工作正常,思考特殊情況的應急預案,對設備數據反復查看,生怕錯過了某些微小的問題而導致“海翼”號與監控站聯系受阻。
100米、1000米、3000米、5200米、6200米觀測任務一步步做的踏踏實實,獲取的數據也顯示著“海翼”號仍然具有充足的能力和熱情去挑戰最終6300米下潛深度的目標。
“目標下潛深度6300米。”
“對應水深壓力64.31兆帕,預計下潛時間12小時10分鐘,航行方向65度,俯仰30度……”
研發團隊對這些參數進行二次確認,以確保“海翼”號以最佳的參數去沖擊6300米下潛深度目標。
又一次12小時的漫長等待。
根據科考隊員的回憶,等待中,滑翔機團隊顯得出奇的平靜,盡著最大的努力做著最壞的打算。與這份平靜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接近預期出水時間他們的坐立不安,反復檢查著監控站的設備情況,等待著游子報平安的電話。
通訊電話響起的一刻,團隊歡呼了起來,這一年里所有的成功與失敗,疲勞與興奮,都融進了這歡呼中。
6329米,“海翼”號再次刷新了世界紀錄!

當接收到6329米這個數據的時候大家都非常激動,我的同事甚至歡呼起來了。其實我的內心還是比較緊張的,因為就在去年同一個海域,我們的一臺水下滑翔機在挑戰6000米深度世界紀錄的時候與母船失去了聯系。現在“海翼”號成功打破了世界紀錄,并安全地回收到甲板上,我非常高興。
在回收的過程中,母船探索一號也開足了馬力,沖向游子“海翼”號的位置:每3分鐘記錄一次設備的GPS位置和狀態,計算水下滑翔機的漂流速度與方向。歷經4個小時航行與搜索,終于將“海翼”號安全回收到甲板。
至此,“海翼”號的觀測任務已經完成,證明了“海翼”號水下滑翔機作為一種新型海洋智能設備,能夠對現有深淵觀測任務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羅業騰助理研究員說——
這個航次“海翼”號水下滑翔機一共進行了12次下潛工作,累計工作時間達到了87小時48分鐘,累計航行達到134.6公里。收集了大量高分辨率的深淵海域水體信息,為海洋科學家研究此片海域的水文特性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最新的消息顯示,目前,中國科學院深淵科考隊在馬里亞納海溝區域的科考活動仍在進行。科學家們還將從深淵生物學、深淵生態學、地質及地球化學等不同專業和方向對馬里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展開更深入地調查和研究,科考隊預計在三月中下旬返回三亞。
本文標題:中國科考船連破兩個世界紀錄,在地球最深的地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