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據報道,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飛船于北京時間2月22日下午,在抵達國際空間站前中止了與空間站的對接操作。航天專家、《國際太空》雜志社執行總編龐之浩判斷,其原因很可能是交會測量系統出現了故障。好在經過搶修和測試,“龍”飛船在23日晚間與空間站成功對接。
據任務控制人員介紹,飛船計算機系統識別到一個關于國際空間站位置的錯誤數值,因而自動中止對接操作。“如果不馬上停止,飛船與空間站相撞就麻煩了。”龐之浩說。如果故障是軟件問題造成的,通過地面進行重新安裝調試等操作可以修復;如果是硬件問題,則要切換到備份設備上重新測試。然而,如果“龍”飛船第二次對接沒有成功,留給它重復測試的時間并不充裕,因為國際空間站在本周還會迎來另一批“快遞”。據了解,俄羅斯“進步號”MS-05飛船已于22日發射升空,將于24日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航天專家、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部研究員楊宇光表示,航天器交會對接過程中,要對它們相對的位置、速度、姿態角以及姿態角速率進行實時、精確地測量,這是保證航天器安全的重要環節。楊宇光介紹,“龍”飛船與“進步號”飛船所用對接技術不同,所對接的艙段也不同。“龍”飛船的對接方式相對簡化,是飛到空間站附近,由空間站伸出機械臂把它“抓住”,再“插”到空間站上。“嚴格來說,這種方式更像是‘靠泊’。”他說,“龍”飛船每次都停在和諧號節點艙的靠泊口上。而“進步號”飛船采用傳統地接方式,主要與曙光號艙和星辰號艙對接。
“雖然空間站上美、俄艙段距離較遠,但過去從未嘗試過兩艘飛船同時對接。”楊宇光說。
龐之浩說,兩艘飛船同時與空間站對接風險太大。應通過協調,讓其中一艘保持較遠距離跟隨空間站飛行,等另一艘對接完成再靠攏。但他表示,由于貨運飛船從發射到對接全程都是自動完成,要調整計劃涉及到修改程序,既有技術問題也有費用問題。
所幸,“龍”飛船已趕在“進步號”飛船抵達之前敲開了空間站的大門,避免了兩個“快遞員”同時登門的麻煩。
本文標題:龍飛船先于進步號對接空間站:避免“快遞員”同時登門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