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麻省理工公布本年度十大科技成果,其中包括幫助癱瘓患者重新邁步、“刷臉”成為支付手段、人工智能逐步興起……這些科技成就與經濟、政治、醫學等領域息息相關。有些技術已日漸成熟,有些還需假以時日才能實現。但無論如何,你總該對它們有所了解。
1。 癱瘓患者的福音
預計實現時間:10至15年內


近年來,用人腦控制機器的實驗屢見不鮮。如今科學家希望更進一步,為癱瘓患者帶來福音。研究人員計劃將腦部讀取設備與安裝在身體上的電刺激裝置直接相連,打造“神經旁路”,使大腦得以控制軀體的行動,賦予癱瘓病人重新行走的權利。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研究團隊在一名高位截癱患者腦部植入了兩枚信息記錄裝置。該裝置由硅制成,大小還不足一張郵票,表面布滿上百根頭發絲粗細的金屬探測絲,可以“聽到”神經元發出的指令。此外,該研究團隊還將超過16枚纖細的電極植入該患者的手部與雙臂肌肉中,構成完整的“神經旁路”。
在該系統的幫助下,這名患者可以緩緩抬起胳膊,控制雙手開合,甚至還能舉起水杯。科學家希望將該技術運用于多種感官。除治療癱瘓之外,失明、失憶等病癥或許也能從中受益。
2。 自動駕駛卡車
預計實現時間:5至10年內


已有多家公司對自動駕駛卡車展開了測試。雖然仍有許多技術問題尚未解決,但支持者稱自動駕駛安全性更高、成本更低廉。與自動駕駛汽車相比,自動駕駛卡車可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但技術挑戰也更棘手。此外,由于此類卡車將影響人們就業,也引發了諸多爭議。
美國的奧托公司(Otto)正在著手研發自動駕駛卡車。其技術核心在于卡車安裝的激光雷達系統,利用激光獲取周邊環境的詳細信息。卡車裝有一臺由液體冷卻的、吐司盒大小的定制微型超級計算機,可快速處理大量信息,并以此控制卡車各部件的行動。此外,車上還配有中斷自動駕駛模式按鈕。
1 2 3 4 下一頁本文標題:麻省理工公布2017十大科技成果:刷臉支付熱能電池等上榜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