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科學報微信公眾號

最近,國際權威學術期刊《國際肝雜志》(Liver International)決定,撤銷浙江大學第一附屬主任醫師鄭樹森等人在線發表的一篇與肝移植有關的論文,并或將終身禁發該論文作者的論文。
《國際肝雜志》主編Mario Mondelli向《中國科學報》記者回應稱:“撤稿原因并非論文數據造假,而是缺少563例肝移植器官來源的倫理證明。”
被撤論文將刊登于下一期《國際肝雜志》,同時雜志還將發表由編輯、出版商,及相關通訊員寫就的一篇解釋性文本。
所有器官均需來自捐贈系統
2016年10月13日,鄭樹森等人在線發表了名為“肝臟移植脂肪變性安全限制可擴展至40%:中國的單一中心經驗”的論文。該論文通過浙江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563例肝臟移植案例,研究了肝臟脂肪變性程度對移植效果的影響。
脂肪變性是指除脂肪細胞外的實質細胞內出現脂滴或脂滴明顯增多的現象。大家經常聽說的“脂肪肝”就是一種以肝細胞脂肪變性為主的臨床病理綜合征。
2010年4月至2014年10月期間,研究人員對563例用于移植的肝臟進行了脂肪變性歸類分析,研究發現,肝臟的脂肪變性比例低于39%時,脂肪變性對移植預后效果沒有負面作用,高于或等于40%時,脂肪變性肝臟顯著增加了的一個月內死亡和移植肝術后肝功能不全的可能。結論表明,用于移植肝臟的脂肪變性安全范圍在40%以下。
面對編輯部對器官來源的質疑,鄭樹森等人在與Mondelli溝通時表明“所有的器官都來自心源性死亡的捐獻者,沒有移植是來源于死囚犯的”。
但編輯部仍持懷疑態度。“他們在答復中承認,2010年3月,中國衛生部和紅十字會啟動心源性死亡后器官捐贈(DCD)項目,以最終棄用死刑犯捐贈的器官。這非常直接地表明,在研究進行的那段時間里,心源性死亡后器官捐贈和死囚犯器官捐贈兩個項目在浙江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是同時并存的。”Mondelli說。
Mondelli表示,對于編輯部的推測,論文作者及浙江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至今沒有給出證據予以否認。
“編輯部仍然會考慮撤稿,除非我們得到了詳細的、透徹的、無爭議的證據,證明‘所有’器官均來自DCD志愿者。”Mondelli說。
記者查閱發現,2014年,鄭樹森在接受“搜狐健康”采訪時曾表示,浙江大學第一醫院“去年做了200多例的肝臟移植,其中三分之一多是來自于DCD的”。
但截至發稿前,記者未能得到來自鄭樹森或其他論文參與者對該事件的回應。
國際質疑影響中國醫學科研
在得知自己的學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后,鄭樹森的老師、浙江大學教授鄭樹并不驚訝:“這個研究領域在國際上很敏感。”
長期以來,我國器官移植領域在國際壓力影響下,一步步廢棄了對死囚器官的使用。
2006年3月16日,衛生部頒布了《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管理暫行規定》,嚴格了器官移植的規定,并設立了專門的器官捐贈基金會。
2007年10月,中華醫學會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的世界醫學會會議中對外承諾:不再使用被關押的犯人和死刑犯人的器官進行器官移植,除非用于他們的直系親屬的器官移植。
2014年12月,在昆明舉行的全國移植大會上,時任國家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宣布,2015年1月1日起,中國將全面停用死囚器官。
不過,這并沒能止住國際質疑,我國也因此在國際場合反復重申已停用死囚器官。就在2月7日,我國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在反對器官販賣全球峰會上再次強調,2015年中國已全面停用死囚器官,公民自愿捐獻成為唯一合法來源。
國際的質疑,正影響著中國醫學科研領域。“現在國際上對我們乃至亞洲國家的科研論文是存在偏見的。”鄭樹說。
在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教授王旭明看來,這種“偏見”體現為“三不讓”。“在很長一段時間,國際器官移植的一些組織默認,不讓中國科學家在國際器官移植組織擔任重要職務,不讓中國科學家在國際器官移植會議上做重要發言,不讓中國科學家在國際科學雜志期刊上發表論文。這些‘偏見’沒有明文規定,但都是‘潛規則’。”王旭明告訴記者。
撤稿風波并非針對中國
雖然國際期刊編輯確實對來自中國的論文更為警惕,但Mondelli告訴記者,這并不是有意針對中國科學家。
“對于那些來自沒有DCD志愿項目或剛剛開始該項目的國家的作者,我們都需要作者提交器官來源的倫理證明。”Mondelli說。
鄭樹也告訴記者,檢查器官移植的合法性,的確是一種國際慣例。“通常,論文作者會在寫文章時提出器官來源,論文接收發表機構還會檢查器官移植的咨詢同意書。”鄭樹說。
與此同時,撤稿決定也并非刻意針對中國科學家。Mondelli表示,編輯部決定撤稿依據的是“國際出版物倫理委員會(COPE)撤稿指南”。該撤稿指南中明確規定,期刊編輯在四種情況下應該考慮撤稿,其中之一便是論文涉及非倫理性的研究。
“在過去幾年里,中國的科研質量發展顯著,我們收到來自中國科學家的優秀論文。國際肝雜志是一份非常有抱負的科學期刊,目前只接受遞交論文中8%的論文,以便持續提高雜志質量。所有論文都被一個卓越的編輯團隊公平而仔細地對待。”Mondelli說。
未來,中國科學家要適應國際科研倫理標準,懂得并遵守“游戲規則”是唯一的辦法。
“我國在器官移植方面已經越來越嚴格,器官移植醫院必須要具有嚴格資質,器官來源必須具備嚴格說明。對涉及人體材料,如血漿、肝臟等,在開刀之前必須有同意書。”鄭樹說。
鄭樹表示,對于遇到類似問題,各單位應當嚴格處理,呼吁重視科研倫理,各級倫理委員會也應當嚴格把關。
本文標題:浙大肝移植論文被撤:地域偏見?國際慣例?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