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貝寧節目中用意念控制王力宏:未來或能用腦電波交流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科學探索  時間:2022-01-02 
黃麗鵬同學在節目中用腦電波操控小白鼠走迷宮。
  撒貝寧通過腦電波發出指示,成功控制了電極另一端體驗腦電波設備的王力宏。  黃麗鵬同學在節目中用腦電波操控小白鼠走迷宮。   撒貝寧通過腦電波發出指示,成功控制了電極另一端體驗腦電波設備的王力宏。 電影《阿凡達》電影《阿凡達》

  這幾天,浙大學霸又火了!12月18日,央視《挑戰不可能》節目中,來自浙江大學求是高等研究院和計算機學院的師生共同完成了用腦電波操控小白鼠走迷宮。不禁讓人心里一震,電影《阿凡達》中男主人公通過頭發與阿凡達星人腦電波交流,真的可以成真了!

  你聽說過“腦電波控制”嗎?

  在電影《阿凡達》里,科學家用人類DNA和Navi人的DNA融合在一起創造了克隆Navi人,人類的意識進駐到克隆人的身體,人類就可以不受距離的限制操控克隆人的一舉一動。

  挑戰現場

  撒貝寧用意念控制

  讓王力宏動手指

  近日的節目里,在團隊的指導之下,撒貝寧通過自己的腦電波意念發出指示,成功控制了電極另一端體驗腦電波設備的王力宏的手指。而電極傳出的清晰電流感也使得王力宏連連叫停。

  其實王力宏和撒貝寧玩的是肌電采集控制設備。他們兩人通過電極貼片與設備相連。撒貝寧手上貼著電極可以采集到他手臂肌肉收縮的肌電信號,采集到的信號將通過放大,轉發到王力宏的肌肉上,使其肌肉收縮,實現控制手臂運動的效果。

  小白鼠受控

  “會走迷宮”

  當我們因人與人之間的肌電控制而感到震驚的時候,是否想得到,人的腦電波還能控制其他物種?接下來,浙江大學2015級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碩士研究生黃麗鵬同學帶來了一項極為震撼的挑戰——用腦電波操控小白鼠走迷宮。

  挑戰迷宮共有四關,挑戰者將用腦電波操控小白鼠按照評委設置的既定路線前進。盡管挑戰過程中,小白鼠幾度想走向錯誤的方向,但在黃麗鵬的腦電波控制下,最終還是走向了正確的方向。

  挑戰背后

  從猴子到小白鼠,被“控制”的動物越來越多

  早在2012年,浙江大學求是高等研究院鄭筱祥團隊就運用計算機信息技術,使猴子“建輝”的意念能夠直接控制外部的機械手,完成了抓、勾、握、捏四種不同的動作。這項成果,在當時代表了國際“腦機接口”領域的最前沿水平。

  “從原理上來說,我們這次用腦電波操控小白鼠走迷宮是一樣的。”作為這次項目的負責老師,浙江大學求是高等研究院腦機接口研究團隊副教授許科帝說,都是從腦內取出神經信號然后來發布指令。

  當然,也有很多不同之處。比如說,腦電波的來源不同,猴子機械手的信號是通過植入式芯片從大腦皮層讀出的,而這一次大家在《挑戰不可能》節目中看到的腦電波是通過商業化頭盔接觸頭皮,采用的是頭皮電腦波。

  其實,控制的物體也不同,機械手相對來說較為固定,聽指令做事,沒有指令不會動。而控制像小白鼠這樣的生命體,受到的主觀行為影響就會比較大,生命體本身它是有個性的,它有可能“鬧脾氣”。就像在節目中第三關過隧道時,它就相當不聽話。

  頭發短的男生更易成功

  “理論上來說,每個人都可以完成意念操控。”許科帝說。

  但實際上,需要具備特定條件。在頭皮腦電波的獲取上存在著一定的個體差異。通常來說,思想比較集中的人,頭皮腦電波比較好獲取一些。“主要還是受到計算機程序設置,看誰更匹配一些。也就是說,要想人人能通過意念控制,相應的計算機程序就必須個性化設置。”以之前的實驗中選取的學生來說,能讓現有的計算機程序讀懂意念的學生通常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具有較好的心態,受外界影響較小;

  能夠適應外戴的頭皮腦電波傳感器;

  頭發較短的男生,減少對傳感器的干擾;

  想象力豐富且能夠快速準確傳達想法。

  綜合錢江晚報、青年時報等

  江蘇學子也有絕活

  事實上,在腦電波控制研究領域,江蘇各高校也有一定的研究。

  東大學生用別人的手彈琴

  2012年8月,在由東南大學承辦的第八屆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決賽現場上,揚子晚報記者親眼見證一名學生在另一人的“控制”下彈起了電子琴。當時,一名同學用眼罩蒙起雙眼,右手輕撫在一架電子琴上,右手的掌心和右臂貼著七八塊白色的方塊布,每塊布拖著一根長長的白色電線,電線的另一頭連著一臺白色的機器。他身邊另一名同學的右手戴著厚厚的手套,這只“手”沒有與任何電線相連,當它突然發力,五個手指開始活動,那只貼著“白布塊”的手也同步按下琴鍵。

  南航學生 用“意念”操控無人機

  2015年12月,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第四屆“天宮杯”研究生創新實驗競賽現場,該校能源動力學院的研究生,利用腦電波信號,成功實現了操控無人機的起飛和降落。據介紹,操縱者的專注度越高,飛行器的動力就越足。 宗和

  未來,腦電波還能做什么

  治療疾病

  據國外媒體報道,全世界約有10萬人在大腦中有植入芯片,多數為了防治疾病。比如,為了幫助癱瘓患者,多國科學家已經發明了腦控機械手臂、腦控輪椅。科學家還希望利用大腦植入技術對抗抑郁癥。不少證據顯示,抑郁癥不僅僅是一種精神狀態,在大腦中植入電極可以“重啟”大腦電路,調整精神狀態。

  直接控制電腦

  假如大腦能上網、打電話、發短信;假如大腦能下載文件……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但已經有科學家在開發通過大腦控制的平板電腦,英特爾科研人員對前景表示樂觀,認為在2020年之前就能實現大腦直接控制電腦。

  實現“心靈感應”

  扎克伯格去年與網友在線問答時說,未來人們交流可能無需通信媒介,而是直接“腦對腦感應”。“我相信,有一天我們能夠借助技術,把豐富的想法直接傳遞給彼此,”扎克伯格說,“你或許能夠做到自己想到什么,你的朋友就立即感同身受。”

  腦電波成為新型密碼

  美國一項新研究成果顯示,即使是閱讀同樣的內容,每個人的腦電波特征都不一樣。研究人員認為,“刷腦電波”作為一種新的生物識別技術,未來有望代替密碼。試驗顯示,其準確率已可達94%,說明有實用潛力。

  隨之而來的問題

  當然,美好的設想同樣存在隱患。法律該如何規范人腦芯片?人們享受科技成果的時候,會不會受到他人的控制和監視?

  黑客侵入人腦盜取信息?

  研究人員擔心,隨著腦機接口技術的應用,黑客可以長時間跟蹤特定一人,因此獲知此人的消費喜好、政治傾向等。

  大腦會不會成為軍事武器?

  據國外媒體2012年2月報道,英國皇家學會上交軍方和立法機構的一份報告,內容是神經系統科學的應用。神經系統科學的日益發展將使未來戰場上的將士們能通過大腦直接操縱武器。屆時,士兵的大腦將直接與武器系統相連。該報告引起了法律界和倫理學界的高度關注,在二者中惹來諸多擔憂。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107869
本文標題:撒貝寧節目中用意念控制王力宏:未來或能用腦電波交流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