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科普博覽
空曠的灘涂、荒涼的鹽堿地,這些曾經貧瘠、荒蕪的不毛之地,正在因為“海水稻”技術的發展,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到底什么是海水稻?海水稻技術能夠給我國農業生產帶來怎樣的變化?如何推動海水稻技術的研究和發展?

“海水稻”就是具有耐鹽堿性的高產水稻,它可以生長在灘涂和鹽堿地,雖然目前的海水稻產量還不高,但經過科學的育種和培養,海水稻的推廣價值正在被不斷發現。
我國鹽堿地分布極為廣泛,類型也是多種多樣,主要包括東部濱海鹽堿地、黃淮海平原的鹽漬土、東北松嫩平原鹽堿地、半荒漠內陸鹽土、青海新疆極端干旱的漠境鹽土等。
據第二次全國土壤普查資料統計,在不包括濱海灘涂的前提下,我國鹽漬土面積為3487萬公頃,約為5億畝,可開發利用的面積多達2億畝,占我國耕地總面積的10%左右。

合理開發利用這些鹽堿地資源,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就水稻來講,我們現在就是一點,兩大目的,一個是提高單產,還有一個途徑,要擴大耕地面積。
然而,要想研發出穩定、高產的海水稻,依然面臨著很多不確定性,還需要經過一個探索和試驗的過程,基因技術等生物工程技術的發展,也為海水稻的研發提供了新的可能。
把昔日灘涂變良田,已經成為袁隆平院士的一個重要目標。86歲的袁隆平院士依然奔走在田野中,他不僅要讓中國的雜交水稻不斷刷新高產紀錄,而且要探索出高產高質的“海水稻”新品種,讓科技成果真正造福國家、惠及百姓。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107907
本文標題:袁隆平:探索海水稻技術 讓昔日灘涂變良田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本文標題:袁隆平:探索海水稻技術 讓昔日灘涂變良田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