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間移動并非遙不可及:生物量子疊加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科學探索  時間:2022-02-02 

  圖為兩個微生物之間的量子傳輸。研究人員稱,利用電路,放置在其中一個薄膜振子上的微生物的內部狀態(即電子自旋狀態)可以被傳輸到另一個薄膜振子上的微生物中。

  《星際迷航》中的瞬間移動技術也許并不像看起來那樣遙不可及。幾名物理學家近日提出了一個計劃,利用“量子疊加”技術,實現生物記憶的瞬間轉移。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15日消息,《星際迷航》中的瞬間移動技術也許并不像看起來那樣遙不可及。幾名物理學家近日提出了一個計劃,利用“量子疊加”技術,實現生物記憶的瞬間轉移。

  該技術認為,粒子可以以不同狀態同時存在于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地方,即所謂的“疊加”,直到被觀察到為止。

  這一怪異的實驗由普渡大學的李統藏教授(Tongcang Li)及清華大學的尹璋琦博士(Zhang-qi Yin)共同提出。

  他們建議使用機電振蕩器和超導電路來實現微生物量子態的瞬間轉移。他們還計劃創造一種”薛定諤的貓”的狀態,即一個微生物可以同時處在兩個不同的位置。1935年,薛定諤提出了一個著名的理想實驗,其中的貓同時處于“活”和“死”兩種狀態。

  數十年來,物理學家一直在努力研究宏觀量子現象。例如,一支科羅拉多的研究團隊近日將一層直徑約15微米的鋁制薄膜振子冷卻至量子基態,然后將它的動作和微波光子糾纏在一起。

  但完整生物體的量子疊加目前還從未實現過。李統藏和尹璋琪提出,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將普通的細菌降溫到冷凍狀態。這可以阻止細菌體內的化學活動和與環境之間的能量交換。接下來,他們會把這一微生物附著在薄膜振子表面。他們認為,這將足夠讓細菌進入量子疊加態。

  這樣一來,在超導微波電路的幫助下,我們便可以實現生物的量子疊加態和瞬間移動了。在強大的磁場作用下,微生物的內部狀態可以和動作糾纏在一起,并被瞬間轉移到遠處的另一個微生物上。

  由于生物體的內部狀態中包含一定信息,他們的實驗提案中也提出了在兩個距離較遠的生物體之間傳輸信息和記憶的方法。

  李教授表示:“我們提出了一種讓微生物能夠同時身處兩地的、簡單粗暴的方法,還提出了實現微生物量子態瞬間轉移的計劃。”

  “我希望,我們此次研究工作能夠啟發更多人認真思考微生物的量子態瞬間移動,以及它在未來可能的應用方式。”

  “對于未來針對生物量子疊加態的波函數崩潰引發的生物化學反應的研究,我們的工作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108064
本文標題:瞬間移動并非遙不可及:生物量子疊加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