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8月26日報道 外媒稱,24日由權威雜志公布的兩項研究顯示,近日的研究成果令人類向著生產能夠對抗多種流感病毒的疫苗邁出了重大一步。
據法新社8月24日報道,世界衛生組織稱:“全能疫苗”是免疫效應的圣杯,可用來對付每年奪去50萬生命的、形態不斷變化的流感病毒。
報道稱,上個世紀,人類社會出現了幾次致命性的流感暴發——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暴發至少奪去了2000萬人的生命。
現有疫苗主要針對病毒不斷變異的部分,這就迫使制藥商和衛生官員每年都要絞盡腦汁調配出全新的抗流感復合疫苗。
報道稱,在兩項分別發表于《自然》和《科學》雜志的研究中,科研人員在小鼠、雪貂以及猴子身上測試了這種復制病毒更穩定部分的新疫苗。
科學界一直認為,即便血凝素——即病毒表面被稱作HA的釘子狀蛋白質——的球狀頭部發生了改變,其桿狀基底基本保持不變。然而,科學家一直都未能成功地在實驗動物或人身上利用血凝素的桿狀基底引發免疫反應,從而讓病毒失效或令人體攻擊并殺死受感染的細胞。
報道稱,為突破這一難關,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疫苗研究中心的哈迪·亞辛帶領的研究小組將名為“鐵蛋白”的納米顆粒大小的蛋白質移植到沒有頭部的血凝素桿狀基底上。
接下來,研究小組給小鼠和雪貂進行了免疫處理,然后給它們注射了H5N1禽流感病毒,H5N1的人類致死率高達50%以上,但傳染性不強。
研究人員發現,疫苗發揮了作用,它能夠保護小鼠完全不受病毒侵害。大多數雪貂也抵御住了病毒侵襲。
此外,新一批小鼠在被注射了上一輪幸存嚙齒動物所產生的抗體后,大多數都抵御住了致死劑量的禽流感病毒。
報道稱,位于荷蘭萊頓的克魯塞爾疫苗研究所的安東涅塔·因帕利亞佐帶領的研究小組,也采取類似方法研制出一個“只有桿部”的血凝素疫苗。實驗結果顯示,該疫苗在小鼠身上有效,還能夠促使猴子產生高水平抗體,從而顯著減少感染H1N1病毒后的發熱幾率。H1N1病毒的致死率遠低于禽流感,但傳染性較強。
報道稱,沒有參與這些研究的科學家稱之為人類向著“全能疫苗”邁進的重要一步。不過他們也提醒說,在新疫苗能進行人體測試前,有很多工作要做,或許還要經過很多年。
本文標題:人類向全能流感疫苗邁出“重大一步”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